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失实:为什么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有一半可能都将是错的:why everything we know has an expiration dat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2000
  • 作      者:
    (美)塞缪尔·阿贝斯曼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哈佛学者、TED演讲人带你探知“事实”如何“失实”。
  《失实:为什么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有一半可能都将是错的》中,哈佛大学学者阿贝斯曼进一步扩展了《思考,快与慢》和《黑天鹅》中阐述的思维的不可靠性、世界的不确定性等主题;通过对大数据的探究,讲述了“绝对知识”到“虚假知识”的相变。《失实》有助于我们在接受认识不准确、有局限性这一事实的同时,不断发现测算世界的新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反想过去,应对当下,预知未来?阿贝斯曼给我们呈现了最为妙趣横生、发人深省的答案。
展开
作者简介
  塞缪尔·阿贝斯曼,知名应用数学家、网络科学家、考夫曼基金会的资深学者、哈佛大学定量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章屡见于《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连线》、《新科学家》、《波士顿城市杂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事实库”是在“更新换代”的,它会以新陈代谢的形式,淘汰过期的事实,孕育新的事实。而且,事实的衰退与变化的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平均每隔45年,就有一半的知识就会成为谬误。在快速变化的世事中,只有洞悉事实变化之势,才能更好的反想过去,应对当下,预知未来。以前医生建议吸烟,现在又说吸烟致命;我们一度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认定冥王星是一颗行星,深信雷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恐龙,但这些事实已经通通被推翻。可见,事实并非一成不变。
  但是,知识的变化并不是毫无章法,而是有迹可循的。在众多领域,知识的进化是系统的、有规律的,这种进化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失实:为什么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有一半可能都将是错的》中,阿贝斯曼把我们带入了文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有的领域瞬息万变,有的领域的兴衰需要若干年,有的领域的变迁则跨越了几个世纪。
  书中有很多引人入胜的例子:英语专业的学生从《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统计分析里能学到什么?丈量一座山的高度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许多家长仍然告诉孩子要多吃菠菜?
  《失实:为什么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有一半可能都将是错的》一书是通往科学新世界的精彩旅途,让我们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反想过去,应对当下,预知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知道知识如何变化,究竟有多大用处呢?你可能觉得挺有意思,我们儿时所知道的恐龙——行动缓慢、长着鳞片、灰绿色的——现在移动快速、长满羽毛、色彩鲜艳得如同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NBC)里的孔雀。但是,若不是家中有一个6岁的孩子,这些变化可能并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任何显著的影响。
  我可以告诉你,在某些医学领域,知识的新旧更替还用不上半个世纪——时间比一个人的寿命都短——知道这一点能激励我们不断地更新已有知识,我们要想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就不能依赖年少时别人告诉我们的那一套。我可以这么说,了解语言如何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的俚语和方言。
  话说回来,这样的实例固然重要(错误的医学知识仍会不断出现),但这还不是关键所在。事实如何变化、知识如何传播、我们如何适应新的想法,通晓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了解知识的运作有益于我们认知世界。而更为重要的是,由此我们每个人便可防患于未然,并弥补这些知识的内在缺陷。
  我们如何组织和解释我们周遭的一切,这就是事实。人们不会只学习新知,却把它完全独立于已有知识以外。我们会不断把新知融入自幼形成的个人知识小体系内。如果未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说:认知失调了。
  人类总是在规范周围的环境。在童年时代,我们给玩具起名字,成年后,我们给物种、化学元素、小行星和城市起名字。通过命名,或者更广义地说,通过分类,我们要创建一种规则,从而避免世界陷入混乱,变得可怕。
  而我们认知事实时也是这么做的。事实——无论它是关于我们的周遭环境、现有的知识形态,还是关于我们自己——可以给予我们一种掌控感和舒适感。当我们在黄昏时分瞟见什么东西,我们不必以为那是一只令人毛骨悚然的夜鸟:我们称之为蝙蝠,它是一种有翼的哺乳动物,夜间出来活动,通过自身的回声定位来“看”东西,很可能它被附近的双足哺乳动物弄得担惊受怕。这么一说,就不那么可怕了吧?
  但是,当事实变化时,我们会有一点点的失控。突然间,事情就变了模样。如果几十年来医生一直不知道吸烟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就会担心,今天的医学知识究竟还有多少也是错误的。假若我刚刚发现我的父母与我的育儿方法大相径庭——在他们的时代,那样的育儿方法是可以接受的——我会有点儿担心他们对我的抚养。又比方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太阳系外行星,而我却一直以为行星只有那么零星几个,那么我可能会感到些许震惊,至少会有点儿惊讶。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事实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模式,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身边的种种不确定性。
  需要明确的是:我说的“事实”非常直观——我指的是个人、社会或与世界现状有关的任何主体所知道的一些知识。我们总是希望事实能准确地代表和展现客观真相,但其实不然。
  某些领域的事实就是客观真理。对科学的不懈追求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这个真相,而也正是因为不断逼近真相,我们才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以往的认识才得以发生变化。不过,我指的“事实”也很宽泛,我只是想指我们的个人知识觉悟状态。它可以指无论最后成立与否的科学性知识,也可以指一种更加明确的事实,比如当前跑得最快的人或者是最强大的计算机,它们都是你我身边的事实。
  人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尽管这样,我还是想说说我选择这个词的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不想卷入某种认识论的兔子洞,我这么说你可能很不解。套用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Potter Stewart)的话说,当我们看到的时候我们会知道那是事实。而第二个原因,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就算很多知识类型不同,但是它们的变化方式却是类似的。虽然一些事实是关于逼近真相的,一些事实是关于我们周遭的,但是只有把各种类型的事实视为一体,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出它们是如何运作的。
  而且,我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用我的方法组织事实,甚至能免去探究知识变化背后的数学和科学知识的麻烦。我的方法就是通过变化率来组织我们已有的事实。
  假使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事实(涵盖了我们知道的一切知识)全都按照其变化速率依次排列。在队列的最左边,是变化速率最快的事实,它们一直瞬息万变。例如,明天天气将会如何,或者昨天股市收盘于多少点。而在最右边,是变化非常缓慢的事实,实际上,说它们一成不变更为确切。例如,地球分为多少个大洲,或者人的手有几根指头。
  在这两者之间,是那些不断变化但是变化速率不会太快的事实——因此,它们可以算是最难应对的事实。事实可能会在几年或者几十年间,或者一生中发生改变。这个星球上有多少亿人,就属于这类事实。我上学那会儿,这个数字还是50亿,而在2012年,全球人口又跨过了70亿大关。我的祖父出生于1917年,那时的全球人口总数还不足20亿。同属此类的事实还有太阳系外已知行星的数目,或者类似的,在我们的太阳系里有多少颗行星。我们对恐龙的了解,以及一台电脑的平均计算速率,都属于这个范畴。我们所知道的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属于此类,我称之为“中央事实”(Mesofacts)——变化速率位于中间的事实。
  大量的科学知识是由中央事实组成的。比方说,已知的化学元素的数目是一个中央事实。如果你在婴儿潮时期出生,于1970年学习高中化学,并且和我们一样,你没有定期更新化学知识的习惯,那么你不会发现周期表中至少又新出现了12个元素,现在元素总数达到了118个。在你高中毕业之后,人们又发现了不少新元素,这个数目比原来元素总数的1/10还多。我之前所提到的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也都是由中央事实组成的。
  科技也含有非常多的中央事实,从交通提速到信息存储——从软盘到云存储。技术进步还使得摩天大楼屡创新高。
  在人类能力领域,世界纪录不断被打破。我们一度认为,有些游戏对计算机来说过于复杂,但是现在,从“奥赛罗”和跳棋到国际象棋,在与机器的屡次较量中,我们已经开始力不从心,而机器越来越多地稳操胜券。
  中央事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意识到此类事实的存在将大有裨益,它们的存在使我们免于一些生活插曲的搅扰。
  如果我的祖父在牙医学校的时候就得知,那儿传授的某些知识将会在他毕业不久之后过时,他至少会有个心理准备。他这一代牙医就不会惊讶于基本的生物学事实更迭,也不会一直使用过时的知识。其实,许多医学院校现在都在这样做:他们接纳医学中的中央事实,并教导外科医生,知识的变化是常态,而不是偶然现象。
  但是仅仅知道知识在这样变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最终会有点儿疯狂,因为我们太想跟上身边那些事实变化的脚步,结果永远奔跑在某种信息跑步机上。不过这又何苦呢,毕竟变化有迹可循:事实的变化蕴含着数学规律,我们要做的是掌握知识的演化模式。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知识的变化做准备。
  不断变化的科学知识背后蕴含着数学规律。科学知识的积累进展顺利,因此,我们寻求更好地了解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事实被定期推翻的过程。同样地,科技知识(从处理能力到信息存储)的进步和变化也是规律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无须多言,科学和技术这两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实:从疾病的传播到我们的旅行方式,甚至还有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的蔓延。这些领域的知识都在系统地发生改变。
  事实的创造遵循特定的科学原则,同理,知识的传播也遵循特定的科学原则;我们如何获得新的信息,如何消除错误,这些问题都遵循数学规律。而且,当我们对认知偏差有了新的认识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熟知的东西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些变化遵循一定的科学模式,而这些模式又可以通过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
  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了解一切。世事难料,但是一旦我们察觉到了这些新事实,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我是想说,我们总是有办法去了解知识的改变方式,并且我们可以让错综复杂、变幻无穷的事实变得井井有条。
  威廉·麦克尼尔·狄克逊(William Macneile Dixon)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的一位文学教授,他曾经这样写道:“现实不会静静地坐着等你为它画像。它们不断振动,满是混乱和困惑。”
  现在,物理学知识让我们懂得了振动的原理。我们再也不会困惑为什么拨动吉他的弦,节奏和音调就变了。我们已有的知识瞬息万变,现在是时候去揭开它的面纱了,知识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关于事实振动背后的科学,本书将为你一一道来。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事实半衰期
第2章 发现的步伐
第3章 真相的渐近线
第4章 万事万物的摩尔定律
第5章 事实的传播
第6章 隐藏的事实
第7章 知识相变
第8章 珠穆朗玛峰与错误的发现
第9章被人类影响的事实
第10章 知识的边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