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大萧条”后第一次发生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国际金融治理背景和因素。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既缺乏本位货币适度增长的制度约束,也缺乏国际收支的有效调节机制,其实质是国际自由放任制度。这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缺乏合理的锚定货币,全球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凸显,形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制度条件。
第二,美国利用缺乏有效监督的国际金融治理格局,滥用美元“一枝独大”的优势地位,通过巨额的贸易赤字,在将自己从全球最大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同时,造成了全球美元泛滥,导致全球结构性不平衡。
第三,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快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金融全球化引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形成并快速发展,跨市场、跨领域、跨品种的金融产品大量出现,金融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大幅增长,而原有的国际金融治理格局的调整滞后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变化,造成监管真空,放任了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的形成和积累。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在迅速应对危机的同时,将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系统总结国际金融治理的现状,分析当前国际金融治理存在的问题,把握国际金融治理的制度实质和变迁路径,提出我国对于国际金融治理变革的政策主张,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不断改进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金融条件,是当前我国金融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