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现状与改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67718
  • 作      者:
    葛华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葛华勇,男,河南长垣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2003年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美洲代表处首席代表、国际司司长,2003-2009年历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副执行董事、执行董事,现任中国人民银行人事司司长。
展开
内容介绍
  2007年以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大萧条”后第一次发生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国际金融治理背景和因素。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既缺乏本位货币适度增长的制度约束,也缺乏国际收支的有效调节机制,其实质是国际自由放任制度。这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缺乏合理的锚定货币,全球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凸显,形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制度条件。
  第二,美国利用缺乏有效监督的国际金融治理格局,滥用美元“一枝独大”的优势地位,通过巨额的贸易赤字,在将自己从全球最大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同时,造成了全球美元泛滥,导致全球结构性不平衡。
  第三,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快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金融全球化引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形成并快速发展,跨市场、跨领域、跨品种的金融产品大量出现,金融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大幅增长,而原有的国际金融治理格局的调整滞后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变化,造成监管真空,放任了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的形成和积累。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在迅速应对危机的同时,将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系统总结国际金融治理的现状,分析当前国际金融治理存在的问题,把握国际金融治理的制度实质和变迁路径,提出我国对于国际金融治理变革的政策主张,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不断改进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金融条件,是当前我国金融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双边意义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加入国际清算银行及常设于巴塞尔的国际性委员会和金融标准制定机构,对双方来说均为互利共赢的选择。
  对国际清算银行来说,一是扩展了金融服务活动的对象。中国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加入,不但成为国际清算银行新的资金与信息来源,也对其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推动其业务活动继续向纵深化、多元化和务实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增强了股东的代表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等方面能代表部分国家共同的利益诉求,继而提高国际清算银行相关决策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三是有利于改善金融危机时期的管理与合作。相对于之前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频发的事实,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国际清算银行在建立制度化的金融危机管理程序时,应加强与这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吸取各国处理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并协调各国成为危机时期紧急援助贷款的重要来源。四是有效推进国际化进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之初,国际清算银行曾因业务上的相似性而面临被解散的困境。面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竞争压力,国际清算银行需进一步明确自身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独特定位,并通过加快国际化进程,尽可能覆盖全球重要经济体,加强彼此间在金融标准,金融监管规则和金融服务领域的业务合作与信息沟通,不断增强专业性。另外,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的诞生也使得国际清算银行之前所承担的部分类似于欧洲地区中央银行的职能得以削弱,业务分流压力令国际清算银行迈出欧洲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中国人民银行加入国际清算银行并成为其董事会成员、支持成立亚太代表处和亚洲顾问委员会、危机后深入参与巴塞尔进程等双方互动往来有效地推动了国际清算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使其从欧洲扩展至亚太地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治理与全球治理
一、治理
二、全球治理
第二节 国际金融治理
一、国际金融治理
二、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第二章 国际金融治理的制度特征及演进路径
第一节 国际金融治理的制度特征
一、层次性
二、内生性与稳定性
三、关联性与互补性
四、国际金融治理的行业特点
第二节 选择性激励下国际金融治理的集团化、组织化
一、国际金融治理的公共物品属性
二、国际金融治理集体行动的困境及选择性激励
三、国际金融治理的集团化与组织化
第三节 国际金融治理规则的演进路径
一、国际金融治理的“点均衡”性质
二、国际金融治理变迁的演进路径

第三章 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模式
第一节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的特点
一、国际金融组织分类
二、公司治理
三、金融机构治理
四、国际金融组织治理与公司治理、金融机构治理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自主治理模式
一、治理机制
二、自主治理机构
第三节 其他治理模式
一、承担国际金融标准和准则制定职能的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模式
二、承担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服务职能的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模式

第四章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演化的简要历史
第一节 国际金融组织产生前的历史时期
一、金本位制度是这个时期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金本位制度下自发、松散而短暂的国际金融合作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治理的组织化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治理的主要问题
四、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第三节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演化的基本结论
一、国际金融组织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二、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的演变
……

第五章 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类国际金融组织治理分析
第六章 规则制定类国际金融组织治理分析
第七章 发展融资类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现状分析
第八章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方向
第九章 中国与国际金融组织治理改革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