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将投资银行主要的风险领域划分为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系统风险等六大类型。一些研究便根据这种划分方式,结合中国投资银行特性,描述出中国投资银行中这些风险的状况、特性、产生原因和背景等,并给出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许建华(1998)[146]、林伟(1998)[105]、夏远强(2002)[140]对国内外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景睿(2000)[99]、庞介民、王庆仁(2003)[118]、王棣华(2007)[133]、朱岩波(2008)[163]、岳云飞和党君鹏(2009)[154]等从不同侧面对投资银行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徐宗宇[145](2003)对三家具有大中华业务背景的投资银行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容以及风险管理政策的传导机制、手段和方法上进行了介绍,得到了对中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启示。吕江林(2000)[113]在选择并确立一组风险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构造了一个投资银行风险预警体系,但没有对预警提出具体方法。封思贤[90](2006)根据风险的来源和结果将中国证券公司的风险分为三个层次,然后结合中国的实际,系统阐述了完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四个重点:风险管理业务的流程再造、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再造、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熊鹏、方先明、王飞(2006)[142]从制度风险人手,通过参考与借鉴美国投资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组织结构两个制度层面上进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的研究,并结合中国投资银行当前存在的制度缺陷,对中国投资银行的制度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马广奇(2007)[14]提出海外投资银行在长期的发展中,普遍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战略,建立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拥有全面系统、严格而又灵活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开发和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工具等。尹蘅、孔维成(2007)[150]对美国经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架构进行了比较研究。于艳伟、李宇立[152](2008)对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银行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就文化、风险管理理念等进行了分析。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风险管理方法人手研究投资银行的风险问题。王岚、刘人怀(2006)[132]对投行的风险现状和风险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戴志辉、赵守国(2006)[87]使用VaR模型度量了投资银行证券投资业务中的市场风险,为风险价值法在中国投资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彭明生(2007)[119]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三个方面着手,认为CRO机制下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唐宪(2007)[22]以被风险处置证券公司的违规行为为着眼点,对中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机制缺陷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归纳,从内、外两方面剖析了导致缺陷的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完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长效机制的必要途径: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在证券公司内部建立合规机构,健全风险控制的组织机构;改进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系统的风险控制方式、方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