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货币政策与价格波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8312
  • 作      者:
    王国刚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货币政策与价格波动》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货币供应机制与未来通货膨胀风险研究”(09&ZD036)的研究成果。书中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取向和主要内容,证明了“住、行、学”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心所在,提出了加大消费型投资是保障中国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国货币供应机制与物价上涨的关系,理清了中国货币供应机制的内在机制,论证了利率传导机制的差异性,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重要性,为货币政策的形成和操作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深入探讨了货币供应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理清了货币供应量变动对房地产价格、股市价格等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货币政策与价格波动》研究成果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高等级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获得第十五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展开
精彩书摘
  货币主义的观点在治理美国滞胀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次在通货膨胀发生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紧缩银根也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要法宝。但是随着经济运行机制的逐渐复杂,货币的统计范围的变化,通货膨胀衡量指标内涵的不断变化,货币主义在应对现在的通货膨胀中似乎越来越力不从心。
  (二)哈耶克的“失业紧跟通货膨胀”论
  新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哈耶克认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胀,应完全归咎于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错误诊断和错误处方的后果。他断定,失业的原因不是由于总收入的不足而引起的需求不足,而是由于使每个经济部门的劳动力供求相等所需要的相对工资失去了平衡。换言之,失业的原因在于背离了均衡的价格和工资,而在自由市场和稳定的货币的条件下,均衡的价格和工资是会自己建立起来的。
  哈耶克竭力反对凯恩斯主义者关于以通货膨胀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主张。他认为,通货膨胀不是解决失业的办法,也不是保证充分就业的手段;相反,它必将导致对劳工的错误指引,造成更多的失业。
  哈耶克认为,为了实现预定的充分就业政策的目标,通货膨胀往往必须按加速度来进行。一旦通货膨胀放慢或者停止加速,这些具有暂时吸引力的工作就会消失,因而劳工成为“过剩的”。所以,“从长期来看,这样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失业必然比最初设想要防止的失业更多得多”。这就是哈耶克认为的当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发的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所在。
  作为自由主义经济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反对政府制造通货膨胀预期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他反对政府任何形式的干预,这对于已经陷入滞胀的美国经济来说,肯定是不可实现的。因此,哈耶克的观点作为理论上的探讨,有其显著的学术意义,但是一直未能纳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
  (三)罗宾逊和卡尔多的“市场操纵”论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罗宾逊和卡尔多从不同类型的产品或市场出发对价格的决定问题作了以下论证: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对个别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是既定的,其价格变动是调节未来生产和消费的“信号”。而制造品市场价格(至少在大部分生产集中在大公司手中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市场上)则是被“操纵的”,也就是说,由生产者自己确定的。企业首先区别出可变成本(直接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化,如直接的劳动与原料成本),然后按工厂的标准开工率计算出平均一般管理成本(包括折旧费),最后,在以上两种成本之上,多少按照企业对现有情况所许可的判断,加上一个纯利润幅度。因此,工业品价格是结合“完全成本原则”和“垄断程度原则”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罗宾逊认为,当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商品供应线上的成本上升,而且它还不得不传递下去。强大的工会、企业经理和有组织的同业,都不断地要使他们各自的收入提高。这样一来,通货膨胀必然有增无减,而且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低收人家庭为了弥补实际工资的减少,还不得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因此,通货膨胀不仅不提供较多的工作职位,反而会使劳工市场的供给增加,物价同失业一起都上升,即菲利普斯曲线已破产了。
  罗宾逊和卡尔多对“停滞膨胀”所作的解释,实质上并未跳出“成本推进”或“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论的窠臼。罗宾逊甚至把通货膨胀归因于各阶层为自己的收入提高而相互争夺的结果,这样,当然掩盖了通货膨胀的实质性。
  (四)希克斯的“两种价格体系”论
  希克斯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至少存在两种市场:一种市场是“固定价格”市场,其价格由生产者来决定;另一种市场是“弹性价格”市场,其价格仍然决定于供求关系。他指出,只有通过对这“两种价格体系”的分析,才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发展背景和政策重心
第一章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背景研究
一 相关文献的简要综述
二 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
三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四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五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六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分析
七 基本结论
第二章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 加大消费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的重心所在
二 城镇化建设投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
三 发展取向选择:上海与北京的比较
四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镇经济发展的关键
第二篇 国际趋势和国际比较
第三章 全球通货膨胀的主要趋势
一 全球通货膨胀程度呈下落趋势和成因
二 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
三 发达国家步入“大稳健”时代
四 全球面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冲击
五 简要结语
第四章 美国滞胀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 滞胀形成的基本背景
二 滞胀形成原因的理论探讨
三 里根政府应对滞胀的主要做法
四 货币主义对“滞胀”的解释和对策
五 美国滞胀对中国的启示
第五章 日本泡沫经济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 日本的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
二 外部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通货紧缩
三 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紧缩
四 日本银行的金融政策理念转变
五 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中国选择
一 引言
二 国际货币强权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三 牙买加体系下美元货币强权的扩张及其新的制约
四 外汇储备急剧扩张下单一国际货币内在不稳定性
五 国际货币强权的重新分配与多元化的经济基础
六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进程中的中国选择

第三篇 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
第七章 货币、金融与资金的相互关系及政策内涵
一 货币本体:实物还是机能
二 金融本质:资金融通还是权益交易
三 资金特性:连接货币和金融的基本机制
四 货币政策:调控资金流量与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五 金融监管:防范资金流断裂和维护金融运行秩序
六 政策含义简述
第八章 货币统计问题的研究
一 货币定义方法及其理论根源
二 实践中的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划分
三 中国金融结构变动对货币统计与层次划分的冲击及进一步的改革
第九章 黏性信息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一个文献综述
一 引言
二 黏性信息:内涵、度量与估计
三 黏性信息下的消费与储蓄
四 具有黏性信息的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胀惯性
五 一般均衡与经济周期中的黏性信息
六 黏性信息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哲学
七 结语

第四篇 货币政策和金融实践
第十章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机理分析
一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机理
二 中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变化机理分析
三 完善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若干建议
第十一章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操作机理分析
一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机理
二 发行人行债券以调剂对冲头寸的机理
三 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机理
四 运用行政机制管控新增贷款的机理
五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第十二章 “货币超发说”缺乏科学根据
一 “货币超发说”在理论上并不成立
二 “货币超发说”缺乏实践根据
三 “货币超发说”的政策主张南辕北辙
第十三章 货币乘数的存在已受到挑战
一 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与挑战
二 货币乘数的现代预测机制
三 金融危机以来的中、美两国货币乘数比较与启示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研究
一 均衡信贷配给理论与银行信贷渠道
二 凯恩斯框架下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
三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
四 货币政策借贷传导渠道的实证研究
五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
六 主要结论
第十五章 影子银行系统与货币政策
一 引言
二 基本概念及其本质
三 影子银行系统概况及相关背景事实
四 影子银行系统的货币分析
五 中国影子银行活动的考察及政策含义
六 简要小结
第十六章 应对物价变动的财政政策
一 已有的研究文献综述
二 国外实践的考察
三 中国物价变动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分析
四 应对物价变动的财政政策选择
……
第五篇 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