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生产力不平衡结构视角的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8339
  • 作      者:
    蒋益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蒋益民,男,湖南衡阳人,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分析、货币银行理论、金融风险等,已在《金融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全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出版个人专著1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次。
展开
内容介绍
  《云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生产力不平衡结构视角的分析》基于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假设构建了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理论框架,认为总量性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适当的条件,中国社会生产力不平衡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货币政策在现有条件下应该发挥一定的结构性调整作用,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特殊内因在于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同时这也是中国货币政策总量性与结构性并存的理由,必须正确认识货币政策在调控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双重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不利影响。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对于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模式和独立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恰当地构建中央银行体系有利于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弱化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促进不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同时,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配合工商业的调整,灵活调度资金,支持了国营经济的快速成长,适度地增加了对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贷款;便利了城乡物资交流,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1953—1978)
  在统一的计划体制中,自上而下的人民银行体制,成为国家吸收、动员、集中和分配信贷资金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加快,私营金融业纳入了公私合营银行轨道,形成了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和货币发行的机构,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
  与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相适应,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即全国的信贷资金,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运用,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办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制,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职能,统一经营各项信贷业务,在国家计划实施中具有综合反映和货币监督功能。银行对国有企业提供超定额流动资金贷款、季节性贷款和少量的大修理贷款,对城乡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提供部分生产流动资金贷款,对农村中的贫困农民提供生产贷款、口粮贷款和其他生活贷款。这种长期资金归财政、短期资金归银行,无偿资金归财政、有偿资金归银行,定额资金归财政、超定额资金归银行的体制,一直延续到1978年,期间虽有几次变动,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三)从国家银行过渡到中央银行体制(1979—1992)
  1979年1月,为了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植,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同年3月,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形势,改革了中国银行的体制,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同时设立了国家外汇管理局。之后又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重新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地还相继组建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出现了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局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章节安排及论文构架
第五节 创新点及其局限

第二章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的理论综述
一 国外关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研究进展
二 国内关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解释框架与理论实证
一 社会生产力状况与总量性货币政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二 总量性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及结构性影响因素
三 中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的含义
四 与中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假设共存的两个重要机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实证检验的方法
一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二 Granger因果检验
三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四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第二节 区域的划分与选择
第三节 模型的确定和变量、数据的选取
第四节 实证检验过程
一 两区域中各序列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
二 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三 两区域SVAR模型的估计及其货币供给脉冲响应函数的比较
四 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进一步考察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生产力不平衡结构下的中国经济结构、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传导
第一节 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影响下的中国经济结构
一 区域发展理论:均衡与非均衡
二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及结构变迁
三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内在机制
第二节 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影响下的中国金融结构
一 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含义与关系
二 中国金融机构变革历程及其结构现状
三 影响中国金融结构及其演变的特殊因素
第三节 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影响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
一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
二 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
三 区域差异显著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央银行体系构建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第一节 美联储系统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
一 美联储系统的基本形成演变过程
二 美联储系统的基本构架
三 美联储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其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中央银行体系的构建及其合理性的实证检验
一 中国中央银行体系的历史变迁
二 现行人民银行体系的基本构架
三 我国中央银行九大分行设置合理性的实证检验
四 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关注:经验与借鉴
第三节 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对中国中央银行体系的影响
一 从“引进式”科学技术进步机制到中央银行体制模仿
二 关于国家控制力机制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四节 小结:中国的选择

第六章 结论概要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概要
第二节 政策建议

附录
一 相关时间序列的稳定性检验过程
一 相关时间序列的Granger因果检验过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