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不管国情如何,都不得不重视农业并把农业作为立国之本。贫困国家发展农业是为了解决饥荒;发展中国家重视农业是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并使经济协调发展;发达国家重视农业是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总之,发展农业是为了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问题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美国作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发达国家,几百年以来保持“以农立国”的传统思想,农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农业生产效率及竞争力举世无双。美国农业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大农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其发展趋势是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社会化和农场规模的大型化。
德国既是经济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政府对农业定位是不仅提供食物和工业原材料,而且要保护自然资源、美化乡村景观,发展生态农业。政府每年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农业生产状况、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检测,以确保农业计划的科学性。国家明文规定,农户或农场主每年年初上报具体种养计划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并获得农产品补助,否则,没有进入计划的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价格没有保障。
日本作为经济发达的岛国,农业处于弱势,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涉农法规,如1947年颁布的《农业协同组合法》规定农协是为社员服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作组织。日本的农业技术进步、经营规模小、农户比重大、商品率高。
印度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小农经济为主,贫困人口多达2.7亿。印度农业的发展面临增加粮食自给能力并与工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印度大部分人口以农业为生,农业劳动生产力没有向其他部门转移,农业生产结构没有显著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第一次“绿色革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当农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时,印度政府在2006年呼吁科技界启动第二次绿色革命,关注旱地农业及小农户和边缘农户的需要,开始新的一揽子农业振兴计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