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
(一)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涵
在企业管理和相关经济学的文献中,企业可持续成长是经常用到的概念,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理论界还没有给出它们的确切定义,从而造成了概念的界定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理论研究。本书的目的是对“企业可持续成长”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进行界定,揭示其本质特征,从多维的角度对“企业可持续成长”进行明确、科学的定义。
就笔者所能掌握的外文文献来看,国外学者极少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给出明确的定义。彼得·德鲁克(2007)从创新的视角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使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实现长盛不衰战略目标。在不断扩大市场和利润份额的同时,坚持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在内部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上,持续地增加赢利和扩大企业规模。英国学者菲利普·赛德勒(Fillip Sadler,2004)曾经从可持续性的经济范畴把企业可持续成长定义为“是为充分满足投资者对企业发展所做投资的预期回报,并使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以及创造充足的附加值的能力”。从这个定义看出,赛德勒认为企业可持续成长本质上是一种能力体现。
国内早期学者对企业的可持续性主要使用“企业可持续发展”一词进行分析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刘力钢(2000)把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企业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又要企业始终保持持续的赢利增长,保证企业长盛不衰。芮明杰等(2001)认为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在更大规模上支配资源,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取得良好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更多使用“企业可持续成长”概念来刻画企业可持续性。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李占祥(2000)认为可持续成长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不断变革的过程。汤学俊(2007)认为企业可持续成长是指企业在竞争中不断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的持续存活过程。
上述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可持续成长概念的论述,大多只给出企业可持续成长概念一个较笼统的文字定义,描述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过程和表现,或者说只给出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某一两个维度的定义刻画。最常见的分析是仅仅从企业规模的单一维度进行分析,正如国内学者张维迎等也认为企业成长,最显而易见地表现为规模的持续扩张。经济学家对企业规模变化的经验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吉布拉(Gibrat,1931)。关于企业成长,过去理论界主流看法认为企业成长等同于企业增长,即企业规模随着时间而持续扩张。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以往研究的不足,Birley和Westhead(1990)就批评企业成长问题的以往学术研究仅仅考虑企业规模单一维度的企业成长概念,主张采用多维的标准。刘斌和葛兆强(2007)也认为在大多数文献里,企业成长是指诸如产品产量和种类增加、销售额增长、就业人数增长或者公司总市值的提高。认为这种量变的成长实际上是狭义的企业成长。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多维概念框架。本书认为“企业可持续成长”一词已经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献里被使用了若干年,在绝大多数场合,它并没有得到精确的定义。它只是被当成长寿公司、公司永续生存、公司基业长青或者可持续竞争优势与竞争力等概念的替代,甚至是可持续成长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企业在面对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甚至自然环境变化时怎样才能取得持续成功的问题。从这个实质上分析,本书认为从创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动态能力观等理论的视角看,企业可持续成长是企业在动荡且不确定的生存环境下,在市场竞争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为持续生存与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存,并为其所处的复杂系统中各利益相关方面带来价值增值的一种动态过程与能力。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四个维度的内涵:
1.时间特征维度(“持续性”维度)。这个维度体现企业成长的持续性,即企业成长时间上表现为持续生存。人们常说的长寿公司就是从这个维度分析的。企业可持续成长所涉及的时间范畴应该是没有期限的,因为本书认为企业虽有生命体特征,但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生命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有机与无机混合的复杂系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