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债券市场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启示录:enlightenmen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8900
  • 作      者:
    安国俊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安国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硕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金融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贬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曾就职于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银行问市场交易商协会债券市场委员会。曾参加政府投资、政府债务管理、金融改革、债券市场改革与发展等多项具体工作。曾参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的相关论坛和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市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国际投资、资产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区域金融合作、碳金融等。1994年至今在《中国金融》、《财政研究》、《证券市场导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相关文章和采访被人民网、新华网、和讯网、中国金融网、中国经济网、财经国家新闻网、凤凰财经等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债券市场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启示录》主要从反思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对债券市场协调发展与金融稳定进行了分析。结合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对债券市场协调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债券市场发展国际经验,对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目标及路径选择、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提出建议。基本思路是通过债券市场协调发展与货币传导机制完善,债券市场发展与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债券市场的核心子市场——国债市场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国债管理目标、途径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发展公司债等信用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加强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发展地方政府债券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财政风险,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发展资产证券化以推动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债券市场定价机制以防范信用危机,建立信用债监管协调机制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国库现金管理等相关政策协调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基于对伞球金融危机反思的视角,对债券市场协凋发展与金融稳定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从资产负债表与财政金融稳定的连锁关系角度探讨了政府债务的最佳组合和风险预警方案。借鉴国际经验,从债券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本书的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政策制定者和金融业界大有裨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陈共
  
  安国俊博士从全球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全球金融危机传导机制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提出了债券市场协调发展与金融稳定的命题,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提出了全球债券市场发展目标,在此框架下,结合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的实践,对中国债券市场协调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系统性解决方案。据此,本书值得我国债券界等金融实务人士和对此感兴趣的研究人员阅读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 郭建伟
  
  一个健康有效的债券市场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及其改革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在国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近些年来,美国、希腊等国围绕债市相继出现的问题又从反方向告诉世人,当代债券市场一旦发生危机.对于经济金融的冲击力并不亚于甚至可能超过股市。因此,静下心来全面深入地研究债券市场的规律并认真遵循之,是我们必须持有的态度。青年学者安国俊孜孜不倦,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长期致力于债券市场的研究,成果丰富,实属难得。本书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参考价值,在债券市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和新挑战的今天,有此专著问世,可谓学界与业界的福音。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王平
  
  国俊博士曾履职财政部、工商银行,留学英伦,亲历并参与了中国债券市场这十几年的迅速成长,近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访学期间又深入考察了债务危机对成熟市场的冲击,积淀丰厚。这本书是国俊近年心血所至,郑重推荐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刘煜辉
展开
精彩书摘
  1.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级次问题。债券市场发展应循序渐进,应注重基础性的监管和制度框架。市场创建和发展的作用在于:满足政府借款的需要;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提供工具;提供无风险的基准利率,为公司债券发展提供基础;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2.债务工具的设计应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市场化的拍卖协议、灵活的、竞争性的利率决定机制。从政府债务资产结构上看,债务管理者需要在成本一风险标准的基础上评定一个比例平衡点,以对冲财政面临的不同冲击。最优的债务构成应考虑不同的债务工具成本与风险对明确的稳定性目标的冲击,例如,在某些目标价值上的债务比例的稳定性,因此降低财政风险的可能性。
  3.发展中长期的政府债券市场从而为公共部门融资提供稳定的渠道,同时为私营部门提供金融投资工具。
  4.促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避免制定任何会分割市场的政策。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完整性、流动性、效率是关键,无论对国债还是公司债券市场。完整性意味着投资者可根据意愿对投资工具进行选择,和融资一样对冲风险,这对证券公司对证券有效定价和承销公司债的能力至关重要;流动性意味着参与者可每天或更频繁地对其资产进行估价,并充分管理风险,特别是他们必须能够连续地买卖。由于新兴市场经常缺乏经纪人的竞争,市场分割等因素造成其较低流动性。为了实现流动性的目标,发展功能完善的二级市场是基础,这进一步保证了价格发现的功能并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基础。而且,在流动性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由于政府可依靠竞争性的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市场来设置利率水平,确保其于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相一致,从而会促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效率意味着市场必须有效保证发行人成本最小化,投资者可在每一选定的风险水平上可以最大化其收益。实践表明,市场分割导致无效率。同样的资产在不同的市场中定价不同,风险和收益之间无法体现正相关的关系。债券的收益必须补偿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履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债券的收益在不同的客户之间被扭曲,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发展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新兴债券市场发展进程与阶段因地区而异。在绝大多数国家,政府是主动性的发行人。亚洲地区的债券市场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迅速发展,迅速扩大的公共部门融资需求鼓励政府采取措施提高国内债券市场的深度与广度,融资的中心从过度依赖国际游资和短期银行贷款(两者被公认为危机的关键诱因)转移到债券发行。而且,与其他新兴地区不同的是,许多地方具有相当规模的公司债券市场(在一些情况下后者占主导地位,如我国香港)。公司债券的较快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与相对高的储蓄利率水平有关。在亚洲,活跃的债务工具集中在1年期,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公司债券也有例外。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层次
1.2 金融稳定的含义
1.3 金融危机理论简述
1.4 主要创新点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4.1 本研究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1.4.2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一篇 债券市场协调发展与全球金融稳定
第2章 全球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及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
2.1 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
2.1.1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流动性危机
2.1.2 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传递机制
2.2 美国“两房”危机分析及启示
2.2.1 “两房”危机分析
2.2.2 市场失灵与政府救助方案
2.2.3 对我们的启示
2.3 美国次贷危机传递机制
2.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传导机制
2.5 衍生品市场会和基础证券市场一样面临流动性风险
2.6 次贷危机对全球银行业信用风险与预警能力提出挑战
2.7 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警示
2.7.1 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以防范资产泡沫
2.7.2 宏观经济政策应适时调整
2.7.3 商业银行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与流动性风险能力
2.8 国际资本流动、资产泡沫与风险对冲
第3章 债券市场协调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3.1 “后量化宽松时代”的政策选择
3.1.1 量化宽松政策与赤字财政——经济复苏政策的不同选择
3.1.2 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与效果分析
3.1.3 后危机时代对我国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挑战
3.1.4 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及应对
3.2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管理通胀预期
3.3 降低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性金融风险
3.4 管理流动性问题,防范资产泡沫和流动性危机
3.5 促进商业银行改革和创新,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3.6 增强金融体系弹性,有效应对金融风险
3.7 关注债市、汇市、股市的风险联动机制
第4章 债券市场协调发展与金融危机管理
4.1 发展债券市场是从危机中复苏的重要途径——亚洲金融危机启示
4.2 证券市场流动性丧失与金融危机
4.3 防范债券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对策
4.4 中国会发生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吗——热议钱荒
4.4.1 银行业资产市场危机的传递机制
4.4.2 如何管理流动性风险——央行和商业银行的不同角色
4.4.3 资本外流与人民币升贬之辩

第二篇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债券市场发展目标
第5章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反思
5.1 政府债务风险警戒线的界定与思考
5.1.1 适度国债规模的衡量指标及安全界限
5.1.2 指标临界值的争论
5.1.3 欧债危机等政府主权债务危机对风险警戒线的挑战
5.2 财政赤字、货币危机与通货膨胀的连锁关系思考
……
第三篇 中国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之一
第四篇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路径选择之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