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求利润为主、便民利用为辅的铸钱目的<br>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货币的这一本质特征,清王朝的建立者们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早在清兵人关以前,努尔哈赤曾下令铸造铜钱。入关伊始,清政府更是下令大规模铸造铜钱,以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但是,清政府在铸造货币的过程中更加敏锐地觉察到,铸钱能够带来丰厚利润,故从建立铸钱制度一开始,就把追逐利润作为铸钱的主要目的,从而构成清代铸钱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br> 以营利为主的铸钱目的产生于清初的财政困难。清兵人关之初,由于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和长期的农民战争,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赋税征收非常困难。与此同时,清初统一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军队数量大大增加,军费开支日益庞大,致使清政府财政非常困难。于是,清政府希图通过扩大铸钱规模,增加铸息银两,补充军费开支。各省在向中央奏请开炉鼓铸时,无一不把“鼓铸获息,以充军资”①作为铸钱的基本目的。在这一点上,以顺治四年湖南巡抚高光斗的奏折最具代表性。他说:“今臣至长沙,所历郡县,颓垣坏壁,萧条不堪”,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即使“有司半未开征”,赋税征收仍然非常困难。“臣辗转思维,足国裕民,舍鼓铸别无长策已。”在他看来,“泰平之时,国有常赋,民有余财,不烦督责,所人自足以供所出,何必谆谆言鼓铸乎!”现在国家初建,非常之时,“惟兹兵寇残破之后,百姓逃亡殆尽,所存孑遗,物力无几,能当旁午之征输乎!有一分生息在官,便有一分宽纾在民,此总理钱法我朝特隆其任,意盖深远矣。况湖南今岁大水,衡阳一代尽属淹没,新人版图之区,可不筹所以苏息之乎”!在战乱与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经济凋敝,人民逃散,赋税无著。因此,“鼓铸一节,在往时尤可缓,而在今日则必不可缓也。在今日为急务,而在湖南今日尤为急务也”。<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