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区域化得以顺利实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在中国和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边境投资和边境旅游的过程中,人民币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区域认可度。在东北部的朝鲜、俄罗斯,北部的蒙古,西北部的中亚地区、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越南、缅甸、老挝等地区,人民币成为和当地本币一样受欢迎的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流人流出。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甚至还被称为“小美元”,像美元一样受到当地人的追捧。
其次,中国政府出台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政策。人民币跨境结算最初在国内的上海和广东四个城市及境外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试点,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币日益成为东南亚区域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在国内政治环境长期趋于稳定、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以QFII和QDII制度为代表的国内金融市场日益成熟和开放、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信心不断增强,以及中国政府不断深化人民币跨境结算和投融资政策的大好形势下,人民币正逐步由区域化向国际化迈进。
2010年6月,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区域扩大到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境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范围包括了经常账户项下所有交易的结算。截至2010年末,我国银行业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5063.4亿元。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以个案方式开展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试点,截至2010年末,我国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386笔,金额701.7亿元。2010年10月,新疆还率先试点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再加上各大国内商业银行所推出的银联卡业务遍及众多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层层推进。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对于中国外汇储备的运营意义重大。
第一,中国现在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但间接推动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也会带来境外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隐患,使其承担过高的通货膨胀税,而如果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以中国的经济实力,人民币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国际储备,不需要货币当局投放本币购买外币,就可以规避外汇储备运营中的通货膨胀风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