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借贷危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01646
  • 作      者:
    段育文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著名财经作家、观察家、评论家茅于轼、李德林、张小平、张小军、陈润联袂推荐!
    年度财经焦点之作《借贷危机》重装上阵!

  

  


  
  

展开
作者简介

  段育文,著名财经作家、观察家。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精通国际金融学、民法、欧洲历史以及神学,擅长英、日、韩、希伯来等语言。自修日本早稻田大学金融系学科和东京大学法学部民主学学科。对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有长期的关注和研究,熟悉FDI以及QFII,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建立密切的联系。曾在国际金融杂志发表数篇有关金融学前沿发展的论文和研究资料。在中国大陆出版了10余部书籍。

展开
内容介绍

  借贷,资本圈特有的一种融资行为。2011年以来,在浙江省温州市引发了一场因为民间借贷而导致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借贷危机”。这是一个偶发性的事件吗?为什么中小企业不去借银行的钱转而去借利息高昂的民间高利贷?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会突然断裂?中小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因温州引发的“借贷危机”会在中国蔓延吗?中国除温州外还有什么地方存在民间借贷触发危机的高危地带?对于这场“借贷危机”,我们该怎么办?您将在《借贷危机》中找到你所要的答案。

展开
精彩书评

  政府需放开民间借贷,民间的钱不一定要存在周有银行,应鼓励更多的资金源参与到借贷市场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运作的效率,从整体上降低民间借贷的利率,使钱能灵活地流动到有需要的地方,盘活民间金融就是帮助国家经济高效运转:此外,必须给民问借贷立法,使其区别于民间非法集资。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都在争论中周民间借贷危机的对与错,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这个危机能有对错?该来的总会到来的。这些年金融体制一直都是老样子,不改革能行吗?我觉得这场危机就挺好的,至少让某些人警醒,接下来该面对什么,拿什么去拯救!

  ——知名财经作家李德林

 

  温州发生的借贷危机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但是却给整个金融运作与监管体系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进行金融体制的彻底改革,这场持续发酵的危机会直接影响全国各地的资金链与企业生存,乃至整个和谐社会的稳定。

  ——国内知名财经评论人张小平

 

  这场借贷危机,我觉得给我们的教训是,借款人应适度借贷,特别是对民间借贷资金的比例,借款利率的高低应根据自身情况严格控制,充分考虑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应对措施,不能惯性思维、肓目扩张、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

  ——财经观察家、分析师张小军

 

  从温州、鄂尔多斯,到陕西神木,再到全国各地,这场危机像一场莫名的山火一样蔓延了整个中国大地。但我认为这场危机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酝酿,现在看来只是到了一个质变的过程,如果再不改革,我想只有死路一条。

  ——自由经济人士陈润

展开
精彩书摘
    有经济行为的地方自然存在骗局。民间高利贷当然会出现借债不还或卷款而去,使债权人受损。不过政府有责任引导民众讲信任,守诚履约,鼓励受损者向独立公正的法院提出申诉,请求公正调解和裁决,但无权用行政和司法手段来取缔这种行为,更无权以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由,用处死来惩罚这种行为。因为民间私人借贷的正常发展,是促进社会繁荣,增强国力的必然途径。即使出现诈骗,也只是部分当事人受损,何谈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既然民间私人借贷乃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必然现象,为何现在把它视作“非法集资罪”和“诈骗罪”以至要把当事人处以死刑呢?    民间借贷的重现和活跃,对30年来中国经济的大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额中,近2/3是由私营企业提供的;而私营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通过私人借贷而来,国营银行一般不对私营企业贷款。    希望杀掉吴英所谓人物我认为无外乎这几种,一是接受了吴英的好处,害怕她捅出去,断了他们的前途而要除掉他。吴英被起诉后,她的大量财产立即被以可怕的低价和去向不明处置和瓜分了。二是直接掌管国营银行和商业资本运作的人,因为吴英的借贷行为直接挑战他们的权威和利益。三是没有从吴英的民间借贷行为中获得好处的人,他(她)们憎恨吴英无视潜规则,不给他们好处。    退一万步,假如吴英死了。会不会通过杀一敬百,消除民间与政府争夺社会资金的掌控呢?在这里引用叶檀女士之见:“希望通过血祭的方式彻底堵截民间金融,则是大错特错”。    相反,杀掉吴英,只会产生深远的不良后果。比如进一步加剧私营企业主的不安全感,大大挫伤他们在国内发展的积极性,迫使他们把资本转向国外,寻求更安全的发展。有外媒称:中国拿吴英当第一个祭刀鬼,恐将掀起更猛的移民潮。大陆富豪近六成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正在考虑移民,有媒体采访北京移民公司获悉,近期关于投资移民询问增加了300%;逾九成不再增加房地产投资,一半正在撤出投资。 
展开
目录

中国借贷危机开始在民间引爆

第一章 借贷危机:真的已经爆发了

2011年以来,在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引发了一场因为民间借贷而导致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借贷危机”。很多温州的中小企业老板因为还不起利息高昂的民间高利贷,纷纷选择了“跑路”。这是一个偶发性的事件吗?为什么中小企业不去借银行的钱转而去借利息高昂的民间高利贷?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会突然断裂?

1.民间借贷危机:今天你“跑路”了吗

2.非跑不可:老板们纷纷跑路背后的逻辑

3.唇亡齿寒:2012年温州炒房团将全军覆没

4.十月围城:解读祸起楼市的温州危机

5.温州高利贷屡现崩盘挑动市场神经

6.高层触动: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牵涉九成家庭

7.国人大讨论:救温州还是不救

8.2012年珠三角即将步温州危机后尘

9.多米诺骨效应:鄂尔多斯准备好了吗

10.借贷危机等于中国版次贷危机

 

第二章 吴英案:说不清道不明的民间集资

吴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007年3月16日被逮捕,2012年1月18日下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一案进行二审判决,裁定驳回吴英的上诉,维持对被告人吴英的死刑判决……吴英的命运如何解读?

1.吴英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民间为何掀起“吴英免死”的热潮

3.吴英案黑幕重重:谁希望吴英死

4.罪与非罪:吴英案拷问民间借贷

 

第三章 暗访地下钱庄:借贷危机的直接推手

这一章,带读者去暗访中国各地的地下钱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地下钱庄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但是,最近几年山东、鄂尔多斯、陕西榆林、东北北方等地区也出现了大面积和规模不小的地下钱庄的分布。而且由于中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市场需求,南北方的地下钱庄在各地的经营形态也不同。

1.鄂尔多斯地下钱庄:有近2000多家分布

2.陕西神木地下钱庄:鄂尔多斯地下钱庄的小弟

3.东北地下钱庄:全民放高利贷黑社会罩着

4.山东地下钱庄:一批韩国人到底在搞什么

5.江苏地下钱庄:“宝马县”高利贷市场面临崩盘

6.温州地下钱庄:中国借贷危机的策源地

7.福建地下钱庄:每年非法资金流达上千亿元

8.广东地下钱庄:神秘的“百慕大珠三角”

9.湖南地下钱庄:广东“进攻”中西部地区的跳板

 

第四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借贷危机何以发生

地下钱庄是借贷危机发生的直接推手,但是就这个推手可以在中国全面引爆吗?答案是显然不够,还有其他诸多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机构就一直将民营企业当作私生子看待,长期的“虐待”造成了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营养不良。而当金融机构也存在问题时,民营企业面临的恐怕就是“断奶”。

1.国进民退:侵吞了中小企业的金融份额

2.民企是继子:银行对中小企业借贷的不公

3.贷款利率上调又加息:迫使让中小企业转向民间借贷

4.银行“吸储大战”:无储就无贷,银行也没钱

5.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企业借贷困局的又一道枷锁

6.给与不给都是难:国家担忧中小企业贷款炒楼,施加限制

7.投资移民潮:有钱人带走了巨大社会资源

8.2011年热钱撤离中国:即将加重中国的借贷危机

9.银行也放高利贷:3万亿元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第五章 身陷泥潭:中国的中小企业怎么了

如果说在在中国有一个群体活得很悲催,那么无疑就是中国的中小型企业主。因为中小型企业担负着为社会解决就业,为国家提供税收,却在夹缝中讨生活。很多企业偷税漏税,但是不偷税漏税又活不下去。很多企业去炒房,觉得炒房比做实业来钱快。总之,中国的中小企业问题多多。

1.远超金融危机:浙江9个月消亡企业2.5万家

2.不得已而为之:中小企业为何不偷税就倒闭

3.中国的中小企业为什么这么浮躁

4.富豪老板:为什么要向国外疯狂转移资产

5.上市公司“玩火”热衷高利贷,多重危机早初露端倪

6.民间信贷危机殃及PE,创投现“找钱难”

 

第六章 面对借贷危机,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温州借贷危机只是中国民间借贷市场这一金融灰色地带危机的一个缩影,这股民间借贷引发的危机有由南向北蔓延的趋势。借贷风险高危区除了浙江之外,还有江苏、福建、河南以及内蒙古等省区。若无严格监管,恐酿成中国式信贷危机。那么,面对借贷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温州借贷危机:根源与解决之道

2.救温州危机,不忘救信任危机

3.让外企崩溃,不如给中小企业减税

4.白猫黑猫论:地下钱庄的合法化之路

5.解决中国股市问题,疏导“全民放贷”

6.民间借贷有风险,但是关闭绝不可取

7.中国紧缩银根:南辕北辙的货币政策

 

第七章 不同声音:让温州借贷危机自生自灭

在经济困局前面我们不搞一言堂,借贷危机的发生,很多人说要救温州,很多说不应该救温州,让温州自生自灭,让他们尝尝炒房、炒煤、炒油给中国民众带来的痛苦。很多人说,政府为救市英勇出手忽视了金融市场的真相,投机成性的温州老板们并不值得救援。姑且看看他们怎么说。

1.投机生财:炒什么赚什么风险自担

2.经济学家的话:温州危机是融资过度引发的

3.政府不能用纳税人和存款人的血汗为投机者埋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