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方公共投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1321
  • 作      者:
    徐梅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梅,女,汉族,1970年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经济学博士,现为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副教授、综合经济教研室主任、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投资与会展经济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06CJY025),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中国软科学》、《经济评论》、《社会科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地方公共投资研究》在地方公共投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角度研究了地方公共投资区位选择与空间均衡、区域生产力与地方公共投资布局演变及原因、公共投资企业改革等问题,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地方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周期性波动、规模与结构及影响效应。对财政分权体制下基于地方公共投资的中央与地方间的博弈关系、区域开发中的公共投资政策选择进行系统研究。全书共分九章,主要从微观、宏观与政府行为三个层面分析地方公共投资区位选择、影响效应、空间均衡与空间差异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投资体制直接决定着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权限、投资渠道和投资领域,从根本上制约着地方政府的投资波动。传统计划体制的有效运行是以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拥有关于投资的完全信息,政府投资决策准确及时、投资信息反馈灵敏等三个信息前提为条件,而现实社会是一个信息分散的社会,市场作为一种分散决策在处理经济信息方面具有计划决策所没有的优越性,传统经济体制和投资体制的缺陷使得引入市场这种分散的信息处理机制,成为改革的突破口。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投资体制也开始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主线是投资决策权的下放,投资决策权从中央政府下放到企业和地方政府,使投资资金来源多渠道,不仅包括政府投资,还有大量的民间投资和外资,投资管理从过去的直接微观管理转变为政府的间接宏观调控,政府主要通过各种经济政策和公共投资活动来引导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流动,进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随着投资体制改革和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的深入,我国的投资主体已经由中央政府的单一主体向以企业、个人和地方政府为主的多元投资主体过渡,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社会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极大地提高了投资效率,推动着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地方政府投资决策权的扩大,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风险约束和资金约束也比过去增强。改革后的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波动出现了与改革前不同的特征。第八个周期(1978-1981年)是改革后的第一个周期,在此周期内的1980年,中央政府又一次对地方政府放权,实行了“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权扩大了很多。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突破“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停滞状态,开始迅速扩张,这一周期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峰位达0.46%,谷位为-0.12%,波动幅度为0.58百分点。与改革前的第七个周期相比,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峰位增加0.35个百分点,谷位也增加0.21个百分点,波动幅度增加0.56个百分点。这一周期也是改革以后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提出之前波动幅度最大的一个,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稳定性还比较差,投资质量还不高。从第九个周期(1982-1985年)开始,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波动日益平缓。这是因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则是一种经济分权,投资决策权由中央政府下放到企业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从制度上得到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约束增强。
  ……
展开
目录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2 结构与内容
0.3 主要研究结论

第1章 地方公共投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回顾
1.1 相关概念界定
1.2 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1.3 地方公共投资相关理论述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地方公共投资区位选择与空间均衡:理论模型及解释
2.1 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理论解释
2.2 地方公共投资区位选择的目标、原则与影响因素
2.3 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均衡:净消费额最大化模型
2.4 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均衡: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
2.5 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均衡:消费者土地最优利用模型
2.6 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均衡:区域土地收益最大化利用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方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3.1 地方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解释与评析
3.2 地方公共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理论模型
3.3 地方公共投资的短期经济增长效应、福利效应及政策涵义
3.4 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宏观经济增长效应(1953~2009年)
3.5 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1953~2009年)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生产力布局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演变
4.1 区域生产力布局
4.2 我国省级行政区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演变:以地方财政支农支出为例
4.3 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演变原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公共投资周期性波动
5.1 引言
5.2 地方公共投资周期性波动:一个理论模型
5.3 我国地方公共投资周期性波动实证分析:以地方财政支农支出为例
5.4 我国地方公共投资周期性波动的财政体制因素
5.5 我国地方公共投资周期性波动的政治原因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方公共投资结构及演变
6.1 地方公共投资结构
6.2 我国地方公共投资结构演进(1978~2000年)
6.3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地方公共投资分布与城乡结构特点(2001~2009年)
6.4 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方公共投资规模变化、空间差异及影响
7.1 地方公共投资规模变化
7.2 东中西地区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演变
7.3 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953~2009年)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地方公共投资与公共投资企业改革
第9章 地方公共投资中的政府行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