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81366
  • 作      者:
    蒋俊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蒋俊朋,1978年1月生,辽宁阜新人,管理学博士。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12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曾先后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优秀博士论文专著系列: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研究》试从财政分权的视角,探讨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内在机理,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机制,实证检验财政分权、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机制。
展开
精彩书摘
  农业的先天弱质性特征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必然会成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对不同的公共物品供给有着不同的兴趣(傅勇,2008),农业的外部性特征和政府属性使得财政支农支出有别于其他公共财政支出,分权框架下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影响和决定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在其财政支出结构上得到最为直接而客观的体现。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不断演进,中央政府将财政支农责任不断下放到地方政府,却未、赋予其相匹配的财权,这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来说,履行财政支农支出职责的自我财政能力有限。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国地区间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呈现出严重的非均衡性,中部地区作为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在三大区域中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最低、力度最弱。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占地方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更是出现逐步下滑的趋势,低于农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这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以上都表明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调,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权制度越来越成为保障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投入及其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如何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带动农业经济增长,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
  本书基于财政分权视角探讨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内在机理,检验在相关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模式和行为取向,进一步测度和分析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区域财政支农支出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及地区差距的现实状态,考察以财政分权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总序
序——来自导师的话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1.4 本书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制度背景
2.1 引言
2.2 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2.3 分税制下中央地方支农责任划分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体状况
2.4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设计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度量与分解
3.1 引言
3.2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度量
3.3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结构分解
3.4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中的财政分权要素
3.5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收敛检验
4.1 引言
4.2 收敛的类型及检验方法
4.3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收敛检验
4.4 进一步的讨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省际农业经济增长收敛
4.5 小结

第五章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5.2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模型设定
5.3 实证计量结果及分析
5.4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影响效应的地区差异
5.5 小结

第六章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