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大萧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217075
  • 作      者:
    (美)肯尼斯·D.加贝德(Kenneth D.Garbade)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从“一战”到“大萧条”,美国国债如何完成了华丽转身,成功逆袭。
  追溯现代美国国债管理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
  让历史照亮现实,兼具时代性和持久性的杰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国债市场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和最为活跃的纯粹债务发行市场,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为求得最安全的投资,整个世界都在极力叩开其门:美国国债同样也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对象(2013年5月.中国增持了252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使得中国持有美债总额首次突破了1.3万亿美元,中国依然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2013年年初,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16万亿美元,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0年间(1904-1914年),它仅只6次标售了大约10亿美元的附息国债,那时,鲜有新的债务发售,而持有者也相当狭隘地局限于几家国民银行。
  在《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一书中,《江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大萧条”》作者肯尼斯.D.加贝德重点考察了美国国债市场在1917-1939年的迅速膨胀过程;详述了多位财政部长在执政期间的作为以及应对各种经济情势的措施;涵盖了“一战”之前的国债市场情况、使用国债资助战争的方法、战后再融资和赎偿的管理方式,以及“大萧条”时期的长期赤字融资方式等议题。他认为,美国国债市场在此期间实现了四项意义深远的制度变迁,从而形成了支撑现代美国国债管理活动的支柱。它们是:(1)财政证券的标售(Auction Sales)发行方式;(2)国库“现金和债务管理”的紧密结合;(3)从针对各类债券发行的单独法定限额演变为对债务发行总额的统一限定;(4)“定期而可测”(regular and predictable)发售方式的启用。
  带着一个世纪前的创新是否适用于现代的疑问,加贝德向我们集中呈现了国债市场作为美国力量的基石得以形成的历史过程。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兼具时代性和持久性的杰作。
展开
精彩书摘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国债管理在“大萧条”时期一项最重大的突破是,启用了对于定期而可测的为期13周国库券的标售。1929年,当奥格登·米尔斯和J.赫伯特·凯斯共同致力于把国库券引入美国货币市场之际,有关每周定期标售的理念尚未形成。从国库券在1930年间的零星标售转变为1938年和1939年间每周对为期13周国库券的定期标售,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这个方案能够满足对于流动性很高之短期债券的需要,有助于实施低成本的财政融资。同样重要的是,在“大萧条”时期兴起的定期而可测的国库券标售为定期而可测的中长期国债券标售提供了先例,而后者构成了20世纪最后25年间美国国债管理的一个基本特征。
  当时,财政部官员们在中长期债券方面没有能够取得相应的成就。身处“大萧条”的风雨飘摇时期,安德鲁·梅隆和奥格登·米尔斯无疑难以得暇考虑把国库券模式拓展到中长期债券。1931年上半年,他们需要为老兵贷款融资;1931年9月,随着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他们又需要让财政部安然渡过由此而引发的银行破产海啸;1932年,他们需要为新近获准成立的“复兴金融公司”进行融资。1933年和1934年前期,威廉·伍丁和小亨利·摩根索同样也是身负重任;1934年的银行假日之后,在美元贬值前夕的市场动荡期间,他们又不得不进行财政融资。
  到了1935年初,摩根索部长已经能够制订可以为定期出现的预算赤字进行融资的财政方案,但他却因试图运用长期国债券标售实施“在需要之时”融资而错失了良机。他最终不得不放弃了长期债券标售而重拾梅隆的方案,即在定期的季度性基础上根据固定价格发售中长期国债券;同时返回到米尔斯的方案,即运用国库券,缴税日发售的国库券而非为期13周的国库券,“在需要之时”筹措资金。倘若他在当时能够扭转这一过程,在开发了缴税日国库券发售以满足其短期融资之需后,还能启用中长期国债券的定期标售,美国原本可以提前35年的时间启动对于中长期国债券的标售。
  ……
展开
目录
总序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1.1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国债
1.2 历史与当代的关联
1.3 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支付制度
2.1 金本位制
2.2 财政部货币
2.3 其他形式的财政部货币
2.4 银行货币
2.5 通货缺乏弹性的问题
2.6 《艾德里奇一弗瑞兰德法》
2.7 《联邦储备法》和联邦储备银行货币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国债管理
3.1 美国的国债
3.2 国债券的二级市场
3.3 国债券的一级市场
3.4 总结

第二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融资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债融资
4.1 战争
4.2 战争的代价
4.3 为美国参战融资
4.4 战时征税
4.5 历次“自由债券”
4.6 “战时储蓄”邮票和证书
4.7 作为美国财政代理者的联储银行
第五章 历次“自由债券”的设计
5.1 “第一次自由债券”
5.2 “第二次自由债券”
5.3 “第三次自由债券”
5.4 “第四次自由债券”
5.5 “胜利自由债券”
5.6 总结
5.7 附录:第一次和第二次“自由债券”的转换
第六章 历次“自由债券”的营销
6.1 债券的大众化
6.2 债券的营销运动
……

第三部分 战争债务的偿付
第四部分 “大萧条”时期
第五部分 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