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3289
  • 作      者:
    曾耀荣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近代农村在工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下,农民贫困、农业衰落和农村社会失序成为近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显著特征。近代中国“三农”问题的显现,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救济农村”、“复兴农业”成为时代的呼声。农业贷款也就成为政府复兴农村、消除农民贫困、防止农业衰落的重要举措。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问题研究/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丛书》以政府农业贷款为核心,以政府和投资机构与农民为视角,以利益为主线,全面考察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农业贷款的历史发展过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希望通过低利的农业贷款来增加农业生产投资、改进农业技术、推动农产运销、消灭农村中的高利贷;也借助农业贷款来推进合作,达到重构和控制乡村社会,赢得农民的政治支持。由于战争和农业弱质性双重作用的影响,政府选择信贷控制政策、合作贷款政策,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农业贷款政策。而农业贷款并非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解决农村问题有待于政府改变农村、农业和农民在现代化中的边缘地位。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农民还款拖欠原因分析
  1.农民信用问题。古老的中国传统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尽管,确实有农民“为了保证以后能够继续借贷,不敢丧失信用。”他们对于乡村借贷,“均能保守信用,到期债务不能清偿之债务,殊不常见。”但是,乡村农民的还债习惯是“乡间借贷多不规定期限,通常限于秋收后归还,然少有按期清偿者;或到期仅付利息,延长期限的,甚至有利息均无力付清者,贷权人多属于亲朋邻舍,为情感所制,故无法迫索,至拖延数十年尚未清偿者甚多”,①农民还债习惯与农贷到期归还、需要时申请再借的原则相差甚远,以至于农业贷款中出现了“目前一般贷款,在收回上往往发生三种不正常情形:一、逾期归还;二、逾期甚久,屡催不还;三、既已逾期而无法可以催还。”②这三种情形中,第一种是农民可能并非有意拖欠,也许是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信用方式;第二种情形是借贷者有意拖欠,企图不予归还;第三种是借款拖欠过久,借贷人可能已死或移居他处,无法归还。但是,大多数情况是第一、二种情形。江苏农民银行无锡分行曾经指出:“积三年之经验,深知不惟小农之穷,爱莫能助,即小农之急,亦无从援手。以故本行即种种为农民设想,许以所借之款得分期或零星偿还,原冀农民以生产收入,撙节开支,拨还债款。无如农民所生之产,尚不敷糊口之资……其黠者借甲还乙,移东补西而已,其拙者,不严追则任意延宕,严催则终至变产以偿债,屡试屡验,殆无稍爽”。①1935年,江苏省农民银行的农业合作贷款中,形成了不少合作社请求延期归还或展期归还,甚至不还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农民旧的还债习惯在新式农业贷款中的体现,也说明农民本身信用存在问题,还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信用习惯。
  2.信贷组织问题。农业贷款主要通过合作社、农会、借款协会、农业仓库等贷给农民,其中合作贷款是农业贷款的主要方式。近代中国合作运动发展很快,而农村合作组织不健全是合作贷款中产生的严重问题。在农村合作贷款中,还款方式可分为合借合还和合借分还,但主要还是合借合还。事实上,农民贷款“用途不同,各社员借出日期,以用途生产先后之关系,陆续不齐,一致未能一齐收回。”②一旦出现有人无钱还款,“有时信社为顾全信用起见,则由职员暂时垫付,若不能垫出者,则向合作金库展期半年,不另加息者,不办展期手续者,则加息二厘。”③这种情形表明合作组织没有给予社员以足够的还贷压力,可能会导致有人误以为拖欠贷款不会受到惩罚;还可能给那些有能力偿还,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偿还的农民提供不愿还款的借口;而且合借合还会给合作社理事或监事提供贷款挪用的机会。“现在物价高涨,商业利润高于农业利润,因此农贷亦常常发生种种流弊。……有少数合作社职员社员如理事司库等每利用借贷款项,自营他业,并不给各社员使用。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时代背景
第一节  农村复兴的呼声
一、乡村社会的贫困
二、农村复兴的呼声
第二节  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加紧控制经济和金融
二、重视农村金融救济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网
第三节  国外农业贷款制度
一、国外农业贷款制度
二、国外农业贷款制度的特点

第二章  农业贷款政策
第一节、主要目标
一、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二、调节农产品分配,调剂农村金融
……
第三章  投资机构的农业货款
第四章  农民的需求和选择
第五章  政府、投资机构和农民的农贷博弈分析:以银行为例
第六章  目的与结果的偏离:农贷款绩效的再考察
结语突破现代化的困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