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最美不过腔调韵 曾经有一段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 但是我没有珍惜, 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 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 我爱你。
如果非把这份爱上加一份期限, 我希望是一万年! 上面这段话,是不是看着有些眼熟,听着有些耳熟呀? 它出自哪里? 哦,答对啦!电影《大话西游》里周星驰的经典台词。
它经典在何处? 你可能会说“文字写得好”,诚然不错;而我的回答则是:“腔调用得 美”。
不然的话,为什么会衍生出北京话、上海话、东北话、重庆话、南京话 、广东话、山东话、长沙话等数不胜数的版本呢?这些方言版本里,腔调有 :悲情的,深沉的,愤怒的,戏谑的,苦涩的,搞笑的不一而足。
同样一段话,竞可以用截然不同的腔调来演绎。在各种版本的演绎之中 ,我们分明品味到了腔调的韵味之美。
腔调的韵味美,盖在于“发乎心,形于声”的真诚。
我曾有幸在剧场里欣赏过北京人艺高超的语言艺术。是由著名艺术家于 是之先生、朱琳女士表演的《洋麻将》。这是美国戏剧大师阿瑟-米勒的作 品。该剧描写的是两位迟暮老人因打牌引发的矛盾冲突。
我看了不到一半的时候,就独自在内心大发感叹: 这样的剧目只有北京人艺能够演,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于是之先生 和朱琳女士才表演得那么到位。
原因是,全剧由始至终只有两位演员演出,简洁的舞台上更是只有一幕 景。这台全长约100分钟的话剧,完全靠两位演员大量的台词,以及各种不 断起伏的人物情绪所支撑。对演员的表演功力太具挑战性了’。
试想—下,如果是两个功力稍逊的演员,在没有场次的更替,没有景别 的转换,没有时空的穿插,没有更多人物出场退场的情况下,最要命的是, 整个剧情就是两位老人边打牌边聊天。1小时40分钟,要让观众静静地坐着 听两个垂垂老矣、步履蹒跚的人唠叨,何其难矣! 吸引观众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的,是腔调。
完成剧情起承转合,异峰突起的,也是腔调。
控制节奏,渲染情绪,展示情节,扣人心弦的,仍然是腔调。 读到这 里,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是的,腔调的韵味,绝对不是演艺人士所专美的 。普通人也一样可以去营造和享受腔调带来的美妙韵味。
有一次我到陕西汉中市采访。
具体负责陪同的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一个小女孩儿,记忆中,她好像姓冉 。她长得并不算漂亮,却很文静。小冉眉目间那活泛的表情,尤其是一开口 ,那腔调中透出的柔情、亲和,着实让人着迷。不怕你笑话,我还真找不出 比“着迷”更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她说话的腔调。
汉中离我出生和工作的地方重庆,相隔也就几百公里,语言非常接近。
我们彼此都说各自的家乡话,交流起来也都没有丝毫的障碍。
小冉是当地人,在西安当过兵。可她说的不是当地话,是普通话。这在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件勇气非凡的举动。那时人们的思想还很封闭,各 地区之间的交流很少,人们都说家乡话。甚至连专业演员、播音员在生活中 也不例外。说普通话是会遭人讥笑的。
听她说话,不啻是心灵的一场盛宴,享受之极。直到现在,快三十年过 去了,那场景都历历在目,那腔调还挂在耳畔。
好了,无须再沉浸于小冉那诱人的腔调了。让我们来看看她腔调的余味 ,也就是她美妙的腔调带给她的回报吧。
第一天采访结束后,来到小冉的办公室。我猛地看见她办公桌上,书柜 里,窗台旁,摆放着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卷笔刀。有上海出产的,有北京 出产的,有广州出产的,有香港出产的……简直是琳琅满目。咦,她哪来那 么多的卷笔刀?这种收藏煞是有趣! 那个年代,要收藏到全国各地出产的卷笔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经常出差吗?”我问道。
“我工作两年了,还没有出过一次差呢。” 她跟我说,她不太喜欢主动接触人,除非工作需要,否则她是不会到别 的办公室走动的。下了班就径直回家,“躲进小楼成一统”,独自细细把玩 她那些个宝贝儿。
她饶有兴趣地给我介绍,腔调里蹦跳着透心的快乐和美美的惬意。
“这个是市委书记从辽宁带回送给我的,这个是市长从香港带回送给我 的,这个是建委主任从宁波带回送给我的,这个是……” 真的没错,腔调的韵味透出的美感,就是你人际关系的“通行证”。免 费品味着如此美妙的腔调,还有谁不会想到回报? 回到重庆,我给她寄去了十几个卷笔刀。
腔调尾音: 正确地把握腔调,不仅有增进表情达意的功效,还呈现出美妙的韵味, 彰显出个人的魅力。
腔调里,包裹着无可辩驳的“吸引力法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