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其绩效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73283
  • 作      者:
    兰日旭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兰日旭,男,福建武平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曾到日本冈山大学经济学部研修。学术专长和研究兴趣:金融理论、近现代金融史、中外经济关系。至今已出版专著两部、合著六部,并在《经济学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代表作有《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以近代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分析为中心》(商务印书馆,2005)、《中国金融史》(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其绩效研究》以1897-1937年我国银行制度的演变为研究对象,从动态的角度对银行的融资结构、公司治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银行制度的整体变迁进行深入、系统分析。该书指出,中国的银行制度是在传统金融机构基础上嫁接西方现代银行制度而来,其演进主要经历了以西为主、中西结合和以中为主这几个过程,而整个银行制度的演变则出现了官办银行商业化、商业银行官办化,以及中国银行业的联合兼并浪潮。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的绩效似乎不尽如人意,像官利制、连锁董监制、分期缴纳制等成分虽然明显增加了制度运行的显性成本,但实质上却迎合了当时社会的实际,降低了新旧制度交替的摩擦成本,加快了人们对新制度的接受和认可。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其绩效研究》可供金融学、历史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各类金融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三)中西嫁接的产物——股票、债券特征在银股(正股)与护本(或附本、存款①)中合力嫁接的结果
  中国的股份制企业是在国外企业制度的影响下被动设立的。在此之前,中国企业组织形式仍然停留在独资、合伙阶段。虽然在部分合伙制企业里已经萌芽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部分分离,但它们的分离仅仅是合伙制企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尚未超出“人合”与“资合”的范围,其“资合”的所有权特征仍然保留在原始的物权阶段,所有权的替代物并没有在社会范围内流通,无法形成一个相应的交易市场;而“人合”部分的替代物——身股,虽然可以不断地变化(就整个公司而言,其总量还超过了银股部分),但对单个身股拥有者的数量而言却仅在十厘二、十厘三的范围内波动,尚无法扩大到可以跟银股相抗衡的地步。正如第一章所述,受单个身股数量提升空间小这一特征的影响,身股持有者与财东利益博弈的结果是:财东在企业中的资本出现了分化,初期投资享受红利,后期投资则获取利息而无分红,以此避免财东持续增加资本而稀释股票收益和保证身股所有者得到的收益能够日益增加。同时,建立在信义基础上的东掌关系,持续维持的关键在于合伙经营的企业能够不断获取利润,因此,经营者出于彼此利益一致性的考虑,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以短期盈利为目标而很少考虑长期发展。这样,他们每期所得自然就不会考虑厚实资本的要求,而把收益分配殆尽。如此做法,在社会经济关系相对简单的市场规则下,是能够得到发展和延续的,此时市场风险较小,尚不致危及企业的生存,企业的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能力。
  1840年以后,随着国外势力侵入中国,原先小范围经营的局面被打破,企业要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此时如果继续沿用传统“资合”与“人合”模式,是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采用西方股份制模式组织企业自然就成为人们做法的首选。然而,由于中国尚未形成股票交易的市场,对西方企业以股票集资的方式理解不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阶段。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渊源
第一节 传统金融组织结构的演进
第二节 国外新式金融组织的衍生
第三节 中国新式金融组织的诞生

第二章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结构组成之一:融资结构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银行的融资结构
第二节 中国近代银行股权结构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近代银行股权结构的创新——官利制度

第三章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结构组成之二:治理结构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银行治理结构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近代银行治理结构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近代银行治理结构的延伸——连锁董监制

第四章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结构组成之三: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的内部激励机制
第二节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第三节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的内部信息披露机制

第五章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结构组成之四:外部约束机制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银行经营的法制环境建设
第二节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的外部监督机制

第六章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的嬗变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商业化趋势(1914~1927年)
第二节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官办化回归(1927年以后)
第三节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联合与兼并趋势

第七章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的效率分析之一:微观层面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的效率:理论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的效率:案例分析

第八章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的效率分析之二:宏观层面的实践分析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银行对工商各业的贡献率
第二节 中国近代银行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制度性冲击

第九章 灵活与适度:对当今银行改革的启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