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是以一定的管理理论或者管理思想为指导思想,结合管理环境的具体情况,采用一定的基本思想和方式,形成一套成型的、能供人们直接参考运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发现和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规范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既定目标。因此,可以将管理模式理解为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制度系统,可以用公式表述为:
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
管理模式的内容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在早期,管理模式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论通常比较单一,如泰罗的科学生产理论等。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思想的不断成熟,管理模式背后的指导思想变成多种理论的复合体,如管理者除了要注重战略管理之外,还必须对知识管理十分重视等。管理环境包含许多因素,如企业战略、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被管理者的教育水平、技术因素、所处行业特点等。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体系则包含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如人事、财务、营销、战略等。在整个管理模式中,指导管理模式制定的管理理论是管理模式的主导因素,同时,它又受到其所处的管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说是管理理论和管理环境共同造就了管理模式①。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管理模式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也就是企业在管理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上最基本的不同特征。一般来说,不同的国家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目前在理论上比较公认的管理模式有日本管理模式和美国管理模式等。不同管理模式决定其管理特征的差异性,如美国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及以能力为主要考核特征的模式,它在管理上的主要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以法制为主体的科学化管理。而日本管理模式的特点则是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年功序列制、禀议决策制等为特征,重视人际关系、以集体利益至上、家族主义等情感管理为主的特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