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谈股论经:中国证券市场基本概念辩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607107
  • 作      者:
    陆一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谈股论经 中国证券市场基本概念辩误》从制度的横向剖面,深入而又全面地辨析了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制度安排中几组基本概念的误读、误判、误植和误导。从中,作者陆一力图想要表明的是,中国证券市场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整个社会转型中所存在的制度缺失。本书作者也是《中国赌金者》一书作者
展开
作者简介
  陆一,中学毕业即下乡务农,1977年恢复高考,在农村参加高考被录取回城。20世纪80年代初,陆一在共青团上海市委研究室工作,80年代中期进入《世界经济导报》,历任记者、编辑、编委、要闻部副主任;在《世界经济导报》工作期间,曾被评为首届(1988年度)“上海市十佳记者”,获1988年度上海市“好新闻奖”,并主编《球籍:一个世纪性的选择》一书。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陆一一直工作在证券界,现供职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在中国大陆近30年的社会、经济、政治演变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陆一始终作为一个观察者、研究者和记录者,参与并亲历了诸多历史事件……另著有《中国赌金者》《你不知道的中国股市那些事》。
展开
内容介绍
  《谈股论经:中国证券市场基本概念辨误》所讨论和辨析的仅仅是跟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制度设计和安排相关的七组基本概念。
   这些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存在于市场体制安排的关键处,就给整个中国股市的现状造成了诸多矛盾冲突、并给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后患……这些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存在于参与市场的各类投资者头脑中,使得市场参与者无法弄清楚自己所跻身的市场生态环境是否适宜自己,老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这些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存在于市场监管者的头脑中和行为出发点上,使得市场基本制度设计和监管体系安排往往南辕北辙、抓小放大……《谈股论经:中国证券市场基本概念辨误》中尽可能彻底地揭示清楚了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演变过程。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以为任何一个国家法治的完善都是和学者的角色地位有密切关系的。我们要看到,法学家也好、经济学家也好、知识分子也好,还有另外一个社会历史作用——就是要基于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而仗义执言。从这一点来说,陆一君作为体制中人,能够清醒地、独立地、长年一贯地坚持对市场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的诸多问题,作超越部门、团体和利益群体的思考、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独到的见解,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抱负。
  ——我国民商法奠基人、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 江平
展开
精彩书摘
  《谈股论经:中国证券市场基本概念辩误》:
  因为2008、2009年的维稳政策,使得“限售股”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的行为,从虚拟的“解禁”变成为实质的“减持”。这样,问题就戏剧性地回到了历史的原点——2001~2002年流产的“国有股减持”,在2008~2009年蜕变成了“大小非(限)减持”。而在非上涨期间,市场对这两者的反应方式也基本相同,就是你要减持,股价(或指数)只能大幅下跌。这已经不是具体数量、比例的问题,也不是如何维持证券市场指数稳定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在这种无法理性预期的“实质性流通行为”冲击出现时维持、稳定、恢复和提高市场参与者对市场前景的预期和信心的问题。
  四、在全流通和限售股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厘清的观念
  分析了“非流通股”和“限售股”之间的不同定义和产生根源之后,在对待“全流通”和“限售股”的监管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市场上一些混乱而又模糊的观念:
  (一)减持应该是制度的安排、道德的承诺还是自主的行为
  “新老划断”后,在“全流通”环境中产生的“限售股”占总股本比例高达90%以上,而在“解禁”后99%以上没有实施“减持”。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减持应该是制度的安排、道德的承诺还是市场主体自主的行为?
  解禁后是否减持?何时何价何方式减持?应该是投资者根据实体经济和证券市场的投资回报所作的自主决策。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证券市场要保持一个合理的估值,也就是要通过上市审核等市场自律行为维持市场基本的资源配置功能,即维持市场参与者公平博弈从而达成供需价格平衡和数量平衡。而所谓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声式,应该是市场为投资者提供的转让方式而已,即证交所作为市场自律组织给投资者提供的服务品种,这并不影响投资者的交易权利。
  对“限售股”中的大头——国有股来说,其承诺不减持只是道德承诺而非市场和制度限制。当然,国有股体现的是全体人民所有的利益,它所持股份的比例及其数量的增减应该由管辖它的国家或地方立法机构审核,它的收益也只属于全国或地方的全体人民。只有国有股的增持和减持需要一定的立法机构审核程序(因为国有股存量的出售牵涉到全体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公共目标(补充社保基金等),才能够在信息公开和制度限制上使得市场有明确的预期。
  如果政府仅仅是出于维稳的政治需要,而采用貌似“市场化”的外表、实质却仍是行政化的手段和“非常规”政策,将“大小非”和“大小限”的减持限制到反常的1%以下,这就值得讨论了。
  (二)应该区分全流通和可流通的差别
  所谓“全流通”,是一个法定意义上的抽象权力。它好比宪法赋予所有人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力一样,这些权力的具体行使,无论在哪个国家却仍旧要受到现实社会条件、周围相关利益关系平衡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约束和限制,即需要受到《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制约,而不可能因为宪法赋予了每个人和组织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就可以毫无限制地“自动”行使这项权力。即使在国际成熟市场,“全流通”也不过是名义上的可流通权力。实际上,无论是国家还是私人性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凡所持有的可流通股份进入市场流通都有一定的节制和约束。问题在于,这种节制和约束是由政府监管部门强加给市场的呢,还是由市场自律(自治)组织、投资者、止市公司共同博弈妥协而形成的?这是任何一个市场、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不至于因股价变化无常而影响其自身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市场稳定预期和投资者信心得以建立的基础。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1章 证交所与证监会
一、催生我国证券市场(证交所)的是1989年的政治风波
二、促成中国证监会建立的是新股认购抽签表酿成的社会冲突
三、“327事件”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形成统一的垂直行政管理体系
四、从相关的法律规章演变和具体执行来看中国股市监管制度安排的特色

第2章 发行与上市
一、发行与上市的概念界定
二、全球主要证券市场有关发行与上市的制度安排和演进
三、我国发行与上市制度的演变
四、相关法律和规章的变化和界定
五、我国证券市场发行与上市制度形成的历史因素
六、用发行监管替代上市监管的制度性含义
七、市场发展实践要求政府监管机构执行《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第3章 “大小非”与“大小限”
一、似是而非但必须区分的概念和定义
二、历史遗留的“非流通股”
三、股改后新产生的“限售股”
四、在全流通和限售股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厘清的观念
五、解决“大小非”和“大小限”问题需要制度变革

第4章 股权分置还是国有股减持
一、国有股控股比例及不得流通的历史由来
二、国有股不流通产生于政治约束还是经济契约
三、国有股减持导致市场否决政策
四、股权分置概念的产生和改革的过程
五、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皆大欢喜的结果?
六、“股改行情”的技术含义
七、股权分置改革: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认识和理解的命题

第5章 证券交易印花税还是证券交易税
一、印花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
二、我国证券交易的印花税由来
三、证券税赋的海外比较
四、证券交易印花税逐渐凸显政府财政收入职能
五、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的方向

第6章 基金与基金管理公司
一、基金是政策工具还是监管对象
二、基金及其相关概念
三、从基金治理结构出发的分析
四、从基金法律框架出发的分析
五、基金业监管和治理的改善需要从基本制度重构开始做起

第7章 B股还是H股
一、B股市场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资本市场上一个制度性的创举
二、B股市场是地方政府为主的制度创新
三、中央政府用H股和红筹股窒息了B股的市场活力
四、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立足点的位移
五、全球证券交易所购并潮的启示
六、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战略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