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外部环境与组织柔性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873119
  • 作      者:
    程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展,全球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技术革命以及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创新在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创新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中国政府也及时意识到创新对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在国家宏观政策积极引导下,中国企业的创新热情不断高涨。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的确存在一个在高涨热情背后如何理性的选择有效创新模式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企业面临着如何创新和创新什么的抉择问题。如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探究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内涵,揭示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约束条件,以及影响因素和创新模式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从理论及实践的视角来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往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绝大多数或者从企业竞争环境的角度或者从组织资源的角度来探索影响企业创新的各种因素。随着市场竞争和技术变化日益加剧,企业不能仅仅只依靠某一种竞争优势来创造顾客价值,如何把企业资源储备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有机联系起来,进而分析二者的有机组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已经现实地摆在了战略管理研究者和企业经营者的面前。但目前的研究仍然是支离破碎的,外部环境与在外部环境约束下的组织柔性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并不成熟。
展开
精彩书摘
  也就是说,随着各种新的理论的出现,人们对企业性质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对企业内部生产活动的研究也越来越一致地认同企业客观存在的异质性特征。Peteraft(1993)指出,由于资源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企业在开发和配置资源的管理决策上的差异,不同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不可避免地存在异质性。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独特性或优越性的资源,如果能够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匹配,那么,它们就会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Amit & Schoemaker,1993)。然而,大量的基于资源观的理论研究通常似乎都将企业资源的异质性作为一个外生变量,而且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内生的资源异质性动态变化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方润生,2003)。这种隐含的假定所产生的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资源转换的作用,而这一转化过程恰恰是企业的一种核心能力(李垣、刘益,1997)。此外,企业环境的变化也会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地调整其资源结构及其配置模式,这也可能使原来一些可持续使用资源的价值大大降低,从而会在企业内部产生大量的资源冗余和柔性。显然,在仅仅静态地强调企业资源的异质性特征的意义并具体地研究这些特征与不同的企业产出之间相互关系的层面,这一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基于资源观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的研究框架来解决这一问题。
  (2)基于能力的理论。企业能力理论起源于企业战略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理论(郁义鸿,2001)。基于资源的理论和基于能力的理论都是解释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观点,基于资源的理论将企业看作为一个资源体系,因此其主要的分析对象是企业的资源。而基于能力的理论则将企业视为一个能力体系,把拥有特殊的能力看作为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认为企业能力体系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并将企业的内部过程作为其基本的分析单位。这两种观点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都突破了以往产业组织理论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模式,都认为产生企业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源于企业内部的要素,而并不依赖于企业外部的产品——市场结构。
  虽然资源观的众多学者将企业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共同视为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偏向于能力研究的学者还是在基于资源的理论分析框架下,突出能力在获取竞争优势中的核心作用(Prahaladetal,1990)。在对资源和能力进行区分的基础上,Pen-rose(1959)认为能力更多地与服务过程有关,并以一种流量的形式体现在活动之中。一个企业获取租金可能并不是因为它有更好的资源,而是由于它具有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的特别能力。Grant(1991)认为能力就是完成特定的任务或活动的一组资源所具有的能量。但是,能力不能简单地被视为禀赋或信息,它代表了组织内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显著的惯性及企业专用性,它随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改变(Dosietal,1994)。能力不仅是资源集合,更是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其他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复杂模式。
  能力观认为,能力是企业对其资源进行配置的能力,是基于信息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特有的过程,并且通过企业资源长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能力表征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并且具有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特性(Amitetal,1993)。能力具有战略潜能来挖掘机会和回避威胁,它能够让企业获取所在市场中接近垄断的位势,进而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方润生(2003)认为基于企业能力观的逻辑假定是:企业因其所拥有的内部能力的不同而产生企业间的异质性,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更优异特征的内部能力,如果能够与环境中的机会相匹配,就能够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能力的理论也存在局限性,企业的能力至少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为,企业的员工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地充当了企业能力的载体(方润生,2003)。李垣和刘益(1997)指出,企业的各种能力离不开企业的资源或资源结构,企业的许多能力是在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离开相关的资源基础来孤立地强调企业能力的开发,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未必符合能力理论所强调的效率原则。
  (3)基于资源观点与基于能力观点的主要异同比较。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基于资源的观点和基于能力的观点存在很多相同和不同点。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主要表现为:基于资源的观点和基于能力的观点有许多相似的理论来源,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更有效地阐述影响企业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使得它们在有关假定和分析方法上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而且在企业基本性质的假定上,两者都强调异质性特征是企业产生竞争优势的源泉。此外,基于资源观的研究方法也先后经历了资源的个体层次、资源与资源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层次,以及企业层次的演化;基于能力的观点同样也有与资源研究相对应的三个分析层次,只是其演变过程正好相反。
  ……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1.4 研究对象和章节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
2.2 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
2.3 外部环境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综述
2.4 组织柔性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综述
2.5 外部环境与组织柔性关系的综述
2.6 对上述理论研究的总评述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要素的内涵及维度
3.1 外部环境的内涵和维度
3.2 组织柔性的内涵和维度
3.3 企业创新的内涵、维度及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假设的提出
4.1 外部环境与创新模式
4.2 组织柔性与创新模式
4.3 外部环境与组织柔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方法设计
5.1 问卷设计
5.2 变量测度
5.3 样本数据的获取
5.4 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
6.1 研究量表检验
6.2 控制变量对研究变量的影响检验
6.3 多元回归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讨论
7.1 实证结果讨论
7.2 一个综合讨论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工作的总结
8.2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之处
8.4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