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的金融深化及风险防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26788
  • 作      者:
    刘翔峰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翔峰,1971年生。2002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硕士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持和参与国际性、国家级、部委级、宏观院课题58项;在《中国金融》、《国际贸易》、《当代亚太》、《全球化》、《宏观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曾在日本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印度的发展中国家研究与信息系统研究所( RIS)、韩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做访问学者:发表英语论文多篇,主要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网络(SSRN)、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工作论文(ADBI Working Paper)、日本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网站、韩国对外经济研究院( KIEP)网站、波兰OPTIMUM STUDIA EKONOMICZN期刊、印度尼西亚Trisakti University学报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金融深化理论重点探讨了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将经济发展理论与金融理论相融合,曾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当代中国金融学者思想库:中国的金融深化及风险防范》对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历程、金融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剖析了金融期货作为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等热点问题,对防范股指期货风险、重启国债期货、推出人民币期货进行了探索;对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所涉及的中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结构、金融机构国际化、对外金融合作、上海自贸区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2.金融改革不配套
  这些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与其经济转型不适应。一国经济步入转型期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外向型经济受到来自劳动成本上升和邻国竞争的压力,出口减缓而进口不断扩大,出现经济项目逆差并居高不下。但金融改革并未真正促进出口工业技术的升级和产业更新,大量资金涌向非生产性部门,政府希望通过实施金融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流人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但在高汇率和高利率政策下,大量短期外资流向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经济调整与金融改革中没有适时处理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举债过多以及固定汇率制调控能力有限,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①
  除新加坡外,东盟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管理的金融资产不断下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被削弱。利率自由化改革中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与业务迅速扩大,信贷盲目扩张,贷款过度集中于非生产性部门尤其是一些高风险部门,金融运行风险大大增加,从而累积丁较大的金融风险,造成了银行呆坏账剧增,引发银行危机。
  东盟主要国家放宽了金融管制,包括取消外汇管制,提高外资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放松外资银行准人条件等,加快了金融市场开放,外国资本大量涌入,缺乏有效监管。这些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性大、投机性强,对其金融市场带来较大冲击,酿成金融危机。
  从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可以看出金融改革措施不配套。这表现在其国内金融市场开放与中央银行调控能力不适应,放宽银行金融机构限制与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相脱节,汇率与利率政策调整滞后于资本项目开放,银行自由化改革与国有企业私有化不同步等。这些缺乏系统性的金融改革措施,降低了金融改革成效,更易于引起金融动荡。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金融重组与调整,这实际上是对以往金融自由化进程过快的修正,也是对金融政策改革失误的调整。
  3.利率市场化对资本形成的负面效应
  提高利率对资本会形成双重影响。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实际上是以提高实际利率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理论。因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将消除利率限制和提高利率作为金融制度改革的切人点。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金融深化与中国金融改革
第一章 金融深化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金融深化理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危机
第三节 对金融深化理论的再思考
第二章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评价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二节 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
第三节 金融危机的启示:调控与监管
第三章 金融市场化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一节 市场分割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二节 融资结构失衡,银行业垄断程度高
第三节 中小企业融资难
第四节 金融脱媒给银行业带来挑战
第五节 私募基金的发展与监管
第六节 中国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后果
第四章 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方向
第一节 金融改革的目标及措施
第二节 未来五到十年的金融改革目标
第五章 中国金融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风险及防范
第二节 地方债风险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
第三节 民间金融的风险及防范
第四节 私募基金的监管经验及风险防范
第五节 银行业的风险及防范
第六节 金融系统性风险及防范

第二篇 金融期货与风险管理
第六章 国际金融期货
第一节 金融期货的概念、功能和种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期货市场的最新发展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
第四节 中国发展金融期货市场的思路
第七章 防范股指期货风险
第一节 股指期货的功能、发展历程及国际经验
第二节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面临的风险分析
第四节 加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重启国债期货
第一节 国债期货的基本功能、交易方式及特点
第二节 各国陆续推出国债期货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的良性互动
第四节 中国国债期货试点失败的根源及重启思路
第五节 严格国债期货市场风险监管体系
第九章 汇率期货与人民币期货
第一节 汇率期货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人民币期货
第三节 中国香港地区的人民币汇率期货
第四节 中国推出人民币期货的意义和思路
第五节 主动掌握人民币汇率定价权
第十章 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
第一节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
第二节 大宗商品的定价方式
第三节 金融产品的实物化特征
第四节 中国大宗商品对策

第三篇 金融国际化与监管合作
第十一章 金融机构国际化
第一节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
第二节 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
第三节 金融机构国际化问题
第四节 加快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建议
第十二章 对外金融资产结构
第一节 现状分析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走向国际储备货币
第一节 中国跨境人民币流出流入情况
第二节 人民币的结算和计价功能初步发挥
第三节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路还有多远
第四节 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
第十四章 香港地区与内地金融合作
第一节 两地金融合作进展状况
第二节 两地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两地金融合作的建议
第十五章 中欧金融合作
第一节 欧洲的金融体系
第二节 欧债危机是欧洲金融一体化的契机
第三节 欧债危机以来中欧金融合作的新变化
第四节 深化中欧金融合作
第十六章 中美金融合作
第一节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第二节 中美金融合作的现状
第三节 中美金融合作中的问题
第四节 中美金融合作的基本策略
第十七章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与现实差距
第二节 转变中国金融体制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第三节 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议
第四节 上海自由贸易区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意义重大
第十八章 加强监管合作,防范金融风险
第一节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现状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必要性
第三节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