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投资者的处置效应研究:基于有限理性在行为金融中的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49897
  • 作      者:
    阎石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投资者的处置效应研究:基于有限理性在行为金融中的应用》对标准经济学或新古典派经济学中“经济人”的现实影像——有限理性人的处置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急于出售赢利资产而持有亏损资产的行为倾向。本书首先从行为金融及有限理性等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人们产生认知偏差的心理机制,进而以投机色彩浓厚的中国股票投资者为研究对象,在检验处置效应的普遍性、决定因素、对市场及投资绩效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处置效应与投机偏好的关系。本书旨在通过对新兴市场中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提供学术性的建议并给监管层提供政策启示。
  本书适合财经院校师生、金融实务界人员及政府相关管理人员阅读与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2.横截面的平均收益
  相关研究表明在股票的横截面平均收益中存在着不能被经典模型如CAPM解释的金融异象:即一组股票的平均收益高于另一组股票。这些现象包括规模效应(股票的平均收益与公司的规模之间具有规律性的负相关关系)、长期反转(在较长时间内股票收益出现反转)、价值溢价(高账面市值比的股票比低账面市值比的股票具有更高的平均回报率,这也被称为B/M效应)以及动量效应(一般是指过去较短时期表现出色的“赢家”股票和表现糟糕的“输家”股票在未来的中长期表现持续不变)。
  相关的行为金融理论试图解释上述现象,如Barberis等(1998)通过保守主义(人们倾向于低估最新的信息)和代表性主义(人们预期少量的典型的样本反映母体的资产)两个因素解释了长期反转和动量效应现象,构建出BSV模型。而相关研究认为结合了投资者理性的弱化假设与机构投资者的代理成本模型,能够提供解释横截面异常现象的方法。最引人注目的卖空限制使具有代理成本的机构投资者更加愿意建立多头而不是空头,这是由于包括做空的直接费用(佣金)、贷款可能在不恰当的时候被收回的风险、法律限制、大部分的共同基金不允许卖空股票等因素所造成的。这一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具有高P/正比值的股票在横截面中有如此低的回报。另外,解释综合股票市场的行为的偏好BHS模型解释了股权溢价之谜。
  3.封闭式基金之谜与联动
  行为金融的应用中较为重要的是封闭式基金的交易问题。第一,封闭式基金在初始发行时出现溢价,随后价格下跌至折价交易。第二,封闭式基金长时间低于其资产净值交易即折价交易。第二,不同种类的封闭式基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表现出了大幅度的折价波动。第四,当封闭式基金在临近到期日宣布转型为开放式基金或者被清盘时,折价会完全消失。
  Lee等(1991)指出一些持有封闭式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是噪声交易者。他们在对未来封闭式基金收益率的预期中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时而乐观与悲观的情绪变化影响到了基金股票价格,进而也影响到了基金股票价格与净资产之差。这一观点清晰地解释了封闭式基金所有问题。另外,封闭式基金的所有者不得不与基金资产价值的波动与噪声交易者情绪的波动这两种风险作斗争,如果第二种风险是系统性的,理性的投资者会要求风险补偿。换句话说,他们会要求封闭式基金的股票以净资产价值折价出售。这个观点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新的封闭式基金的股票一般溢价发行。一方面,基金发起人会选择在投资者积极参与的时候建立封闭式基金,因为此时基金份额能以高出净资产价值的价格出售。另一方面,当封闭式基金清算时理性投资者不再受噪声交易者情绪波动的影响,因为他们知道在清算时封闭式基金股票价格将等于净资产价值。因此他们不再要求风险补偿。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行为金融理论
2.1  行为金融的发展
2.2  行为金融的內容
2.2.1  套利的有限性
2.2.2  心理学基础
2.3  行为金融的应用
2.4  行为金融的意义
第3章  有限理性理论
3.1  有限理性的含义
3.2  有限理性的种类
3.2.工  直观决策和心理认知偏差
3.2.2  判断和选择的心理学
3.3  有限理性的发展
第4章  有限理性在行为金融中的应用
4.1  金融异象概述
4.2  金融异象解释
4.2.1  泡沫
4.2.2  股利之谜
4.2.3  股权溢价之谜
4.2.4  IPO抑价之谜
4.2.5  前景理论下的终止增发效应
4.2.6  处置效应
4.3  金融异象的根源
第5章  投资者处置效应的研究
5.1  处置效应的普遍性
5.1.1  现实市场中的处置效应
5.2.1  市场环境
5.2.2  投资者属性
5.2.3  交易对象
5.3  处置效应对投资者投资绩效和市场价格的影响
5.4  处置效应的启示
第6章  关于处置效应的显著性和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6.1  数据及数据处理
6.2  方法论与实证设计
6.3  变量说明
6.4  描述性统计
6.4.1  整体交易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6.4.2  “输家”交易的描述性统计
6.4.3  “赢家”交易的描述性统计
6.5  假设检验与回归分析
6.5.1  投资者处置效应存在的统计显著性检验
6.5.2  影响个股持有期的主要因素分析
6.5.3  处置效应的决定因素检验
6.6  处置效应与投资者保护
第7章  关于处置效应与投机偏好关系的实证研究
7.1  处置效应与投机的理论关系
7.2  样本与描述性统计
7.3  投机偏好对投资绩效的影响
7.4  近期股价走势对处置效应的影响
7.5  投机偏好对处置效应的影响
7.6  本章的总体评述
第8章  机构投资者对风险分配的影响
8.1  机构投资者对风险分配及股权溢酬的影响
8.1.1  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与机构投资者
8.1.2  机构投资者对风险分配的影响
8.1.3  机构投资者对股权溢酬的影响
8.2  非完全资本市场下的风险分配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8.2.1  关于非完全资本市场的假设
8.2.2  可以配比情况下的系统性风险分配
8.2.3  可以组合情况下的非系统性风险的分散
8.2.4  非完全资本市场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第9章  市场效率与投资者保护的政策建议
9.1  基本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个体企业信息未知下的风险分配
附录二  Kahneman及其共同研究者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表(1973-2003年)
附录三  金融恐慌、泡沫的年代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