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财务与会计视角下的分析》的目标在于围绕金融全球化给金融机构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系统阐述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财务与会计视角下的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框架。
对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分析全球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因此,本部分在分析金融全球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金融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金融全球化给金融机构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与风险的基础上,剖析中国主要金融机构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趋势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架构,并以此展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财务与会计视角下的分析》的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财务与会计视角下的分析》认为,金融全球化对金融机构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并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全球化、金融监管的国际趋同、会计规范体系的国际趋同几个方面。
风险是一种可能性或称为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经营主体,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为复杂,不确定性程度也更高。因此,《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财务与会计视角下的分析》认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划分,但是从风险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角度来看,不同的目标划分,直接导致不同的风险划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财务与会计视角下的分析》认为,选择了全球化战略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可以具体描述为:资产全球化下的信用风险、资产/负债全球化下的市场风险、监管规则全球化下的合规风险、会计规范全球化下的金融工具计量与报告风险。
2.资产全球化下的信用风险管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市场全球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金融机构投资与融资的全球化,并表现为持有更多的海外资产与海外负债。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资产使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如何对资产全球化下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成为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关键性基础。以商业银行为例,全球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持有的境外资产方面,具体主要包括海外贷款和垫款、海外证券投资两部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财务与会计视角下的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应当通过统一授信管理、对海外客户授信整体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收益损失的平衡管理等手段,对海外贷款和垫款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通过监控外部机构对债券的信用评级、债券发行人的内部信用评级以及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的信用质量、行业和地区状况、损失覆盖率和对手方风险以识别信用风险敞口,并针对金融工具的类型及交易对手、债券发行人和债券的信用质量设定授信额度,并对该额度进行动态监控来对海外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