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47038
  • 作      者:
    刘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勇,男,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金融风险分析以及制度经济学,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省社科基金等7项省部级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6项国家课题,在《财经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家》等重要博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农信社制度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国家、农信社组织和农户三个角度分析了农信社制度路径依赖形成的必然性,并分析了农信社制度异化的本质原因以及异化的结果。最后,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探讨了合作金融制度的适应性与中国农信社改革方向以及新型合作金融的发展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4.非营利性
  真正的合作金融应是主要为社员服务,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不过目前的农信社,由于社员不是自愿性的、不是真正的互助共济、缺乏民主管理,因此其非营利性经营原则势必发生变异。基于这些制度背景,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农信社基本从事的都是商业银行业务,那么农信社以营利为经营目标未尝不是符合现实的次优选择,而且农信社追求营利目标是上述特征和现实导致的唯一可能结果(谢平,2001)。以营利为目标的农信社,一方面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内部职工有利;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摆脱对其巨额补贴,实现其自身的独立发展。
  农信社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一切都在国家的掌握和控制之中,该组织对自己的命运没有自主权。依据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保证组织制度有效率的最基本条件是产权①清晰,并且认为私有产权是一个效率最高的产权形式。国家因为具有使其内部结构有序化的相应规则,并具有实施规则和与其他国家竞争的强制力,因而与其他组织相比,国家具有“暴力潜能”的优势。正如诺斯所言,“国家可视为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在扩大地利范围时,国家的界限要受到其选民征税的限制。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处于界定和形式产权的地位。”诺斯言下之意,即国家是一种有比较优势的产权保护组织。
  “诺斯悖论”表明国家在保护私有产权的同时,也容易侵害私有产权。诺斯还认为,政治制度天生有一种形成低效率①产权制度的倾向,这种制度导致了经济停滞或衰退(诺斯,1987),而李稻葵(1994)从乡镇企业的角度,罗必良(2001)从农村土地产权的角度,卢现祥(2006)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等,也都阐释了国家天生有一种模糊产权的冲动。
  国家主导的农信社制度异化的本质原因之一,就是国家对农信社内部产权的模糊化。农村合作金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和现实状况下,是必然和唯一的选择(详见4.1.1章节)。农信社建立之初(1952年),尚能够承认农户的个人产权,从表象上看产权是清晰的,好像是属于社员个人的。但随着合作化运动的完成(1958年),合作社却变成了“集体社”,社员个人的金融产权变成了集体金融产权。尤其是由小合作社合并成大合作社,停止股金分红以后,社员的个人所有权无法在经济、政治上得以体现,农信社的产权由清晰变为模糊。农信社产权的模糊,使其更容易被政府控制和摆布。社员个人产权实际上的丧失或被剥夺,不仅使他们被排除在经营权和管理权之外,同时也使得他们对农信社的经营也变得漠不关心(周脉伏,2006)。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诠释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研究文献评述
1.2.4 相关概念诠释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拟解决的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书将解决的问题
1.4 本书的创新点与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1.4.1 本书的创新点
1.4.2 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制度的含义
2.2 制度的效率评价理论
2.3 制度内容的“三分法”
2.3.1 非正式规则
2.3.2 正式规则
2.3.3 实施机制
2.4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2.4.1 路径依赖理论的提出
2.4.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2.5 制度的适应性效率理论
2.6 本书的基本内容与理论分析框架
2.6.1 本书的基本内容
2.6.2 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3章 农信社制度效率的实证分析
3.1 相关研究
3.2 价值观指导下的制度效率评价标准
3.2.1 主流方法的缺点与不足:缺乏价值观的指导
3.2.2 农民福利:价值观指导的农信社制度效率评价标准
3.3 农民福利度量指标比较和选择
3.3.1 度量指标比较
3.3.2 度量指标的选择
3.4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3.4.1 VAR模型简介
3.4.2 数据选择和初始化
3.4.3 实证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第5章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异化分析
第6章 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适应性效率分析
第7章 新型合作金融——资金互助社发展的路径分析
第8章 全书结论与讨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