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尊重当地主流文化,就是国际化的实践
西方人的思维是一刀切,对就对、错就错;中国人的思维则是两边倒,这样有理、那样也可以。所以,一句话讲完了,在西方是很分明的,真理越辩越明,但在中国就绝对不可能,不讲还好,越讲越乱。
说穿了,中国式管理大抵就几句话而已:“很难讲”、“看着办”、“好商量”,西方人听到这类说法,多半会很生气,觉得说了等于没说。但是换个角度想,一切都很难讲、看着办、好商量,就表示还有很多可以变动的地方。由此可见,中国人有一套奇特的包装哲学,对自己的行为,不论是随机应变或投机取巧,一律包装成随机应变,以求合理化。难怪有人慨叹,“中国人很会做表面工夫”。不过,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其实并不是真的那么难以分辨。同样是“变更”,如果“变来变去,不离开根本”,便是随机应变;若是变来变去,连根本都变掉了,就是投机取巧。
走遍全世界,许多国家的人都说人是动物的一种,只有中国人一再强调人是万物之灵;而面对万物之灵,你是不能管他的,只能跟他商量。也因此,对中国人来说,法是死的,理是活的,制度一定要人性化、合理化、可变动。这不只是东西方社会两种不同的态度,也是老天巧妙的安排,让民族性不一样,才有办法互动;《易经》把这个叫作交易,一交易就有新的东西产生,才会有变化。
无论是西方企业想要融人中国市场,或是中国企业想要走上国际舞台,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能做到跟中国人讲中国人的东西,跟美国人讲美国人的东西,跟日本人讲日本人的东西,这才叫国际化。
换句话说,任何企业想要国际化,就不能把各种文化混在一起,只能有一种“主流文化”。我国台湾地区最好的外企之一飞利浦(Philips)就是最佳范例。曾仕强任教于台湾交通大学时,飞利浦的荷兰籍高级主管带了一位中文翻译来听他的课,回到公司后就告诉他底下的一级主管:“以后有什么事情,就用你们中国人的方法解决,但是你要分析给我听,让我懂得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起初,飞利浦的策略都是由荷兰入主导,后来就全部改用中国人。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去到哪个国家,都要尊重当地文化;你的员工是哪里的人,就应该用哪里的文化来管理员工,这就叫主流文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