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本书的选题背景
二 问题的提出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外包定义、测度及影响机制
二 外包对生产率影响的研究
三 外包对就业影响的研究
第三节 全书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结构安排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承接世界制造外包的影响机理
第一节 比较优势的三个假说及模型构建
一 外包产生机理模型
二 构筑比较优势主要假说和外包之间的联系
三 承接制造外包模型构建
第二节 中国承接制造外包的测度构建
第三节 实证模型的数据选取方法
一 产业分类的统一和整理
二 承接外包变量数据的选取
三 解释变量数据的选取
第四节 估计结果分析
一 中国承接世界制造外包的变化趋势
二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三 总样本和分样本的估计结果分析
四 承接不同工序外包比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 模型诊断检验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承接美国、日本制造外包的影响机理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基点及模型构建
一 承接外包机理模型
二 计量模型构建
第三节 数据选取
一 数据整理
二 承接外包变量的测度和数据选取方法
三 解释变量数据选取方法
第四节 估计结果分析
一 中国承接美国、日本制造外包的变动特征
二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三 总体水平变动的因素分析
四 加工品外包比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五 零配件外包比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六 资本品外包比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七 模型诊断检验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动因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基于产业层面的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机理研究
一 假说构筑
二 实证设计
三 计量结果分析
四 结语
第二节 基于省际数据的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机理
一 假说构建
二 实证设计
三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三节 软件外包的影响因素
一 实证设计
二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四节 承接服务外包面临的主要问题:以辽宁省为例
一 服务业产值增长率比重偏低
二 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仍然突出
三 服务外包的硬件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四 人力资源成本偏高
第五章 承接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第一节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框架和模型构建
一 理论基点和假说构筑
二 模型构建
第三节 全要素生产率和外包概念及测度
一 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和测度
二 外包测度
三 承接外包的测度方法阐释
第四节 变量选取方法
一 测算全要素生产率
二 承接制造外包变量
三 对外直接投资和一 般贸易
第五节 计量结果分析
一 技术方法
二 不同类型外包对TFP影响的综合测评
三 不同类型外包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综合测评
四 不考虑规模经济情形下的不同类型外包对技术效率影响的综合测评
五 考虑规模经济情形下不同类型外包对纯技术效率影响的综合测评
六 不同类型外包对规模经济影响的综合测评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不同路线、特点的外包对中国主要产业效率的动态效应
第一节 理论框架和模型构建
一 外包影响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二 外包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模型构建
三 外包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模型构建
四 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方法
第二节 数据选取方法及部分指标度量方法
一 样本选取
二 外包、承接外包指标测度和数据选取方法
三 生产率等其他指标测定和数据选取方法
第三节 经验结果分析
一 不同路线、特点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
二 不同路线、特点外包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参与不同形式外包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动态效应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外包影响就业的理论框架和模型构建
一 外包对就业影响的数理模型
二 不同路线外包对就业影响的动态模型构建
三 不同形式外包对就业影响的动态模型构建
四 不同全球化模式对就业影响差异的动态模型构建
第三节 指标测量及数据选取
一 样本选取
二 外包、承接外包变量的测算方法
三 变量的数据选取方法
第四节 计量方法介绍
一 估计方法
二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第五节 实证检验结果及其解释
一 不同路线外包影响就业的估计结果分析
二 不同形式外包影响就业的估计结果分析
三 不同全球化模式影响就业的估计结果分析
四 模型诊断检验
第六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 单位资本的丰裕程度显著正向影响中国承接外包水平
二 不同类别的承接外包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集
三 入力资源禀赋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 经验数据不支持“承接外包促进效率”观点
五 不同类别外包行为对生产率的作用方向和大小有所差别
六 对外发包、承接外包对长期就业有积极影响
第二节 政策内涵和建议
一 制造业发展的一 般性建议
二 努力实现向产业链高端的攀升
三 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四 努力承接有效带来技术进步的制造业高附加值环节
五 各地区应结合自身条件实施有针对性的承接外包政策
六 充分利用外包促进主要产业的长期就业水平
第三节 主要创新之处
一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外包机理及效应模型
二 创建较稳定的承接外包数据体系
三 提供了研究生产率、就业影响机制的新视角
四 应用面板建模理论和分析技术综合研究外包
第四节 本书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