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营销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3295
  • 作      者:
    李飞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学科研系列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著有“李飞定位研究丛书”、“中国零售研究前沿系列”等,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管理科学》及英文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Channels(AB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SSCI)和Public Relations Review( SSCI)等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了20余项科学研究,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商务部项目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营销学史》包括描述中国营销学发展史的全过程、发现中国营销学发展的驱动因素、探索中国营销学术发展的群体动因、描绘中国营销学者个体的学术轨迹、考证中国营销学史的诸多史实、梳理西方营销学史的发展脉络、分析中国营销学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1.1900~1920年的社会环境
  美国工业革命,在20世纪初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诸多农民成为城市工人,加之生产效率的提高,催生了中产阶级和享乐阶层形成,这使社会对产品的需求大大的增加,尽管大工业化生产已经出现,但是仍然满足不了市场急剧增长的需求,当时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市场,一个最有力的证据是当时老福特曾经说过的话:“不论你需要什么颜色的车,我只生产黑色的”。当时解决供不应求的关键在于: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销。
  大量生产的手段是工业化生产和流水线作业,并加强生产效率的管理。这时,就出现了泰勒制。泰勒制又称为科学管理,特点是从每一个工人、从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工位设置、最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最适合的劳动工具。大量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过去小店铺、个体商贩长期贩运式的分销模式已经落伍了,厂家直接销售也变得困难,因而催生了大的分销商,以及相应的广告和促销、物流和仓储等活动。
  2.1900-1920年营销学的出现
  我们从学者特征、研究范式、概念演进、课程演进、代表著作和定义演进等几个方面,来说明营销学出现阶段的一些特征。
  (1)学者分化。大量生产要求大量分销,大型分销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百货商店)的出现,带来了一些新的分销问题,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些经济学者的关注,开始细化和延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渗透进分销、推销、零售、物流等领域。这样就出现了一些对分销和销售相关问题感兴趣的学者群。但是,此时分销和销售等问题的研究还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即是为大规模生产服务的。
  (2)范式演进。由于这一阶段是经济学者研究分销和销售问题,自然带有经济学范式的特征,关注经济变量的研究,诸如生产和分销效率、投入和产出的价格、消费收入水平,等等①。总之,经济学的范式一般以经济效率为中心,以分工、交易和合作为内容,以供求均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为方法进行的研究。此时经济学范式的分销问题研究,主要还是基于宏观层面而不是企业微观层面。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中国营销学的历史分期
1.3 中国营销学史的研究框架
1.4 结论归纳

第2章 西方营销学发展概述
2.1 西方营销学的发展阶段
2.2 西方营销学的经济学范式阶段(1900~1920年)
2.3 西方营销学的职能范式阶段(1920~1950年)
2.4 西方营销学的管理范式阶段(1950~1980年)
2.5 西方营销学的多元化阶段(1980年至今)
2.6 西方营销学的框架演化
2.7 结论归纳

第3章 营销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9~1949年)
3.1 营销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内容
3.2 营销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驱动因素
3.3 营销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征
3.4 最早传播营销学的两位先驱
3.5 结论归纳

第4章 营销学在中国的第二次引进(1978~1990年)
4.1 营销学第二次引进的主要内容
4.2 营销学第二次引进的驱动因素
4.3 营销学第二次引进的特征
4.4 营销学科名称的历史演化
4.5 结论归纳

第5章 营销学在中国的消化吸收(1991~2000年)
5.1 营销学消化吸收的主要内容
5.2 营销学消化吸收的驱动因素
5.3 营销学消化吸收期的特征
5.4 中国营销策划人的起落变化
5.5 结论归纳

第6章 营销学在中国的模仿创新(2001~2010年)
6.1 营销学模仿创新的主要内容
6.2 营销学模仿创新的驱动因素
6.3 营销学模仿创新的特征
6.4 创新性学术研究的形成机制
6.5 结论归纳

第7章 中国营销学者学术演进的个案研究(1979~2010年)
7.1 1979~1990:认识营销学阶段
7.2 1991~2000:消化营销学阶段
7.3 2001~2010:模仿创新营销学阶段
7.4 结论归纳

第8章 结论和建议
8.1 中国营销学史的研究结论
8.2 中国营销学未来发展趋势
8.3 中国营销学未来发展建议
8.4 结论归纳

附录1 西方营销思想古典学派列表
附录2 西方营销思想理论发展列表
附录3 中国营销学发展大事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