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财政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15873
  • 作      者:
    熊元楷,熊元襄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财政学》主要论述了财政学的意义和范围,介绍经费的观念、原则、分类,收入的理念和分类,收支中的预算、公债,并细说各类经费的用途,如国家元首的经费、军务费、内务费、文教费、交通行政费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财政
  第一节  财政之意义
  有国家斯有财政。财政者,国家公共团体之经济生活也。经济生活者,以财货之支出、收入、为事之动作也。欲明财政之由来,当首察国家公共团体之所由起,与夫国家公共团体之所以不能无经济生活之理由。考国家公共团体之起源o,古来其说不一,或谓造由帝宰,或称建自元后,或又以为成自各人之契约,而晚近学者之公评,则谓出自群力之结果。盖人生不能无群,徒群不足以自保,必具一定之组织,与各种之设备,始足以排除外界之侵陵,而维持内部之秩序,于是国家公共团体生焉。既有国家,即不能无官吏。官吏者,治群之人也。治人者势不能自养,将养于治于人之人。凡一群所资之公利,若守御,若讼狱,若劝业,若教育,在在皆须劳力,亦在在皆恃货财,此国家所以不能无支出也。国家既有货财之支出,其所支出之物,果将于何得之乎?亦谓取之团体内之个人耳。惟自私有财产及自由劳动制发达以来,欲取人之劳力资财者,当经其人之同意,且须有相当之报偿。虽以国家之公共团体,亦不能任意以行之。国家既不能贸然以取人财,而又不能不取人财,则其取之必有道矣。此国家所以又有收入之事也。国家之支出收入,即国家之经济生活也,是即财政之谓也。
  第二节财政之范围
  财政之范围者,就财政学以观察国家行动之范围也。就财政范围以言,古来学说亦不一,其著者约可分为三种:第一说曰,私人之需要,多发于自然之欲情,故以衣食娱乐交际等欲望为主。国家之需要,多发于知识之思虑,故以平和秩序救恤等欲望为归;第二说曰,私人经济之行动,在于私益。公共经济之行动,在于公益;第三说曰,充各人之欲望者,为私人经济。充多数人之欲望者,为公共经济。之三说者,按之实际上财政之范围,均为不合。盖私人经济,亦有同于公共经济之时,公共经济,亦有同于私人经济之时,强以是决定其范围,不能无相背也。
  ……
展开
目录
总序
点校者序
凡例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财政
第一节  财政之意义
第二节  财政之范围
第三节  财政之特质
第三章  财政学
第一节  财政学之意义及范围
第二节  财政学之地位
第四章  区别财政学发达之沿革

第二编  经费论
第一章  经费之观念
第二章  经费之发达
第三章  经费之范围
第四章  经费上之原则
第一节  政治上原则
第二节  国法上原则
第三节  经济上原则
第五章  经费之分类
第一节  时限之分类
第二节  地域之分类
第三节  需要之分类
第四节  供给之分类
第五节  效果之分类
第六节  目的之分类
第七节  法律之分类
第六章  经费各论
第一节  宪法上经费
第二节  行政上经费

第三编  收入论
第一章  收入之观念及其发达
第二章  收入之分类
第三章  私经济收入
第一节  官产收入
第二节  官矿收入
第三节  官业收入
第四章  酬劳费收入
第一节  酬劳费之性质
第二节  酬劳费之分类
第三节  酬劳费征收法
第五章  公经济收入
第一节  租税之观念
第二节  租税附属用语之意义
第三节  租税之分类
第四节  租税之原则
第五节  租税制度
第六节  比例税及累进税
第七节  租税之移转及直税间税

第四编  收支配合论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豫算
第一节  豫算之沿革
第二节  豫算之性质
第三节  豫算之编制
第四节  豫算之成立
第五节  豫算之施行
第六节  豫算之监督
第三章  公债
第一节  公债之沿革
第二节  公债之性质(与私债之区别)
第三节  公债之必要及其弊害
第四节  公债之种类
第五节  公债之发行
第六节  公债之借换及偿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