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国内实证研究的现状
国内学者对贸易转向效应的研究也非常少。胡麦秀、严明义(2005)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欧盟对中国彩电反倾销,引起了中国的彩电出口向未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其他国家(地区)转移,即产生了贸易转向效应。陈汉林(2008)统计分析发现,美国对华反倾销会导致中国涉案产品向其他国家的出口增加。刘重力、邵敏(2009)统计了印度对华反倾销的涉案产品出口数据,证实中国涉案产品具有一定的贸易转向效应,但存在着产品差异,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贸易转向效应较大。冯宗宪、向洪金(2010)计量分析发现,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导致了6种涉案纺织产品对美国出口增长,但在反倾销的不同阶段以及对不同产品,贸易转向效应的大小不同。陈汉林、孔令香(2010)分析了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发现在反倾销措施实施的前两年里中国涉案产品向其他国家出口占总出口的数量和金额比例都有显著的上升,而且未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也产生了出口转向效应,因此,只要反倾销立案,出口转向效应就会发生。刘重力、曹杰(2011)分析了欧盟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向效应,发现欧盟反倾销强度与贸易转向效应大小并不一致。杨海艳、杨仕辉(2011)证实,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会导致征收反倾销税的第二年中国向欧盟出口的增加,出口减少额的近40%转移到了欧盟,而且也会影响中国向欧盟的出口价格,但并不是很显著。
综上所述,虽然对贸易转向效应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但目前国内外对贸易转向效应的研究不仅较少,而且已有的相关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现有研究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某个国家作为申诉国,或某个行业的反倾销案件,缺乏对被诉国的案件进行全面分析。第二,现有研究通常把出口转向的目的地限于一个或几个国家,而目的地的选择会对实证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