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外包与工资差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8205
  • 作      者:
    刘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外包与工资差距》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第一章和第二章),梳理人力资本理论和外包理论的研究现状,讨论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国际比较情况、国际外包的测量问题,以及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外包业务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第三章)从国际服务外包区位决策的角度出发,对比劳动力成本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重要性。选取了七个主要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劳动力成本数据和人力资本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国际咨询公司的调研结果,并基于1985-2011年中国外包数据进行计量建模。第三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讨论外包活动对发展中国家工资收入的影响。第四章在国际分工的分析框架中引入了人力资本差异因素,讨论承接外包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第五章通过对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来佐证《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外包与工资差距》的研究结论。第四部分(第六章)对我国人力资本发展和居民工资收入稳健增长的前景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为实现我国贸易、人力资本和工资良性互动发展的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nbsp; 人力资本理论<br />  人力资本(Humon Capital),指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工资和薪金决定机制进行间接市场定价的,由后天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和劳动力就业信息收集与扩散等途径而获得的,能够提高投资接受体的技能、学识、健康、道德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人力资本是由后天通过耗费一定量的稀缺资源形成的,这种投资是为增加未来收益而进行的。<br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掌握者已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成为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wang et a1.,2009;Boughanmi,2009),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主动和最为关键的竞争要素之一,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增加所作的贡献重要得多。因此。随着人力资本地位的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日益增强。<br />  国外劳动经济学领域很早就对人力资本和收入分配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完整的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收入分配理论。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扩展,研究的领域已涉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多个方面,特别是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入分配的激励方式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在研究贸易开放对收入和工资的影响问题时,人力资本因素还没有被纳入研究框架中。因此,本节将详细介绍人力资本的概念、特点、测量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br />  一&nbsp;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br />  人力资本思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曾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价值,并认为可以借助基础教育来发展人的先天能力。亚里士多德和阿奎那也认识到一个社会中教育的经济作用和国家维持教育以确保公共福利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教育是消费品,其经济作用是间接的。在以传统理论为依托的古典经济学中,物质资本是生产的主要资源。拥有的物质资本越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人力资本所有者只能获得补偿劳动消耗的工资,从而形成“资本雇佣劳动”的观点。在古典经济学中,还没有把人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一种生产投人要素来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尽管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等人的论述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理论,但却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br />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开始于舒尔茨(rheoc:lore w.Shultz)。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舒尔茨发表了一篇演讲,很有创见地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1960)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力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表现为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他认为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是错误的,人的知识、能力、健康、技能等人力资本的增加才是最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克尔(Beczker,1962,1986)、罗默(Romer,1986)、卢卡斯(工,ueas,1988)等在舒尔茨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br />  ……
展开
目录
绪论<br />第一节&nbsp;研究背景与意义<br />第二节&nbsp;主要内容与框架<br /><br />第一章&nbsp;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理论与我国实践<br />第一节&nbsp;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与特征<br />一&nbsp;“知识经济”的起源与内涵<br />二&nbsp;知识经济时代及其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的特征<br />第二节&nbsp;人力资本理论<br />一&nbsp;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br />二&nbsp;人力资本的特点<br />三&nbsp;人力资本的测量<br />四&nbsp;人力资本影响工资的理论综述<br />第三节&nbsp;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及国际比较<br />一&nbsp;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br />二&nbsp;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国际比较<br /><br />第二章&nbsp;外包理论发展及我国实践<br />第一节&nbsp;外包理论综述<br />一&nbsp;外包的定义<br />二&nbsp;外包的动因<br />三&nbsp;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br />四&nbsp;外包对收入分配或工资的影响<br />第二节&nbsp;外包的测量问题<br />一&nbsp;以“加工贸易”衡量<br />二&nbsp;以“垂直专业化比率”衡量<br />三&nbsp;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衡量<br />第三节&nbsp;我国外包业务发展现状<br />一&nbsp;我国外包发展过程<br />二&nbsp;我国承接外包的典型行业<br />三&nbsp;医药研发外包<br /><br />第三章&nbsp;离岸服务外包的区位决策——基于劳动成本和人力资本因素比较分析<br />第一节&nbsp;全球主要离岸外包承接地分布<br />第二节&nbsp;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br />一&nbsp;中国<br />二&nbsp;印度<br />三&nbsp;菲律宾<br />四&nbsp;保加利亚<br />五&nbsp;捷克<br />六&nbsp;墨西哥<br />七&nbsp;小结<br />第三节&nbsp;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的人力资本比较<br />一&nbsp;中国<br />二&nbsp;印度<br />三&nbsp;菲律宾<br />四&nbsp;保加利亚<br />五&nbsp;捷克<br />六&nbsp;墨西哥<br />七&nbsp;小结<br />第四节&nbsp;劳动力成本与人力资本<br />第五节&nbsp;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br />一&nbsp;文献综述<br />二&nbsp;指标选取<br />三&nbsp;平稳性检验<br />四&nbsp;协整检验<br />五&nbsp;Var模型<br /><br />第四章&nbsp;外包与工资差距:人力资本专用性的理论分析<br />第一节&nbsp;研究背景<br />第二节&nbsp;基本模型<br />一&nbsp;外包前的均衡<br />二&nbsp;低技术中间产品外包<br />三&nbsp;高技术中间产品外包<br />四&nbsp;两国的双向外包<br />五&nbsp;要素总收入的变化<br />第三节&nbsp;非熟练劳动技能升级对均衡的影响<br />一&nbsp;发包国非熟练劳动技能培训<br />二&nbsp;接包国非熟练劳动技能培训<br />第四节&nbsp;结论与评述<br /><br />第五章&nbsp;外包与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经验分析<br />第一节&nbsp;研究背景<br />第二节&nbsp;建立计量模型<br />第三节&nbsp;结果分析<br />第四节&nbsp;结论与评述<br /><br />第六章&nbsp;结语<br />第一节&nbsp;全书总结<br />一&nbsp;理论研究层面<br />二&nbsp;经验研究层面<br />第二节&nbsp;政策建议<br />一&nbsp;提升我国外包业竞争力的建议<br />二&nbsp;改善我国工资差距的建议<br />附录<br />参考文献<br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