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意义
关于产业内贸易研究的意义,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归结为在于与传统理论的冲突性,较多注重理论假说,注重影响因素分析,而对于产业内贸易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分析不够。我们认为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理论解释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现实经济的各个方面,并且,正是由于这种整体的在现实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理论学说的基础,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理由简述如下。
第一,在数量成长性上,表现为交易额和品种的量大以及增长的快速。当前,产业内贸易交易额已经占据全球贸易一半,贸易品种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3121条基本标题(最细分类)中占据半数以上,在增速上快于贸易全体的增长。中国表现同样如此。
第二,在供需获益性上,表现为专业化程度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消费选择的增加,从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够从更大规模的一体化市场上获益。由于产业内贸易被认为能够为生产者提供专业化生产带来的边际成本降低等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商品选择的福利效用,可以潜在地增加每个人的收入分配,因此,最终会使贸易国双方的厂商和消费者都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受益。
第三,在产业集聚性上,表现为生产要素集约度的提高,产业集聚度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企业外部经济规模。斯密强调的规模经济可以分为三类:公司内部规模经济、同行业同地区规模经济和大范围城市地区的规模经济。这里主要体现在同一产业内工序产品生产分散化所带来的企业在不同国家、地区地理空间上的产业集中,形成产业内产品垂直分工及垂直贸易,电子、机械、汽车、飞机制造业等都是典型的地区集聚性产业。
第四,在科技创新性上,表现为能够形成产品创新的动力。产业内贸易主要体现为同产业内差异性产品的贸易。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以垄断竞争为特征的产业有许多厂商,每个厂商会努力开发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使自己在市场中获利,因此,产业内贸易的竞争会比产业间的竞争更激烈,更具有同业竞争性,因而也更能激发厂商的材料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品创新。
第五,在结构调整性上,表现为产业内结构调整或是相似产业间结构调整的转移成本较小。产业内贸易是基于产业内专业化分工,而产业内专业化分工可能引发的结构调整成本要小于产业间的调整成本,因为人力、技术、管理、营销等资源要素的转移只发生在同一产业内,而不是在不同产业间。海恩斯(Haynes,2002)等学者对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在部门之间和部门内的不同转移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是部门相同(相近)的调整,劳动力转移成本、学习成本等都披低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