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进口贸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1979
  • 作      者:
    杨丽华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杨丽华,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宁波大学商学院。长期致力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对策的研究及应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7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著作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荣获各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十余项,2005年、2010年两次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009年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进口贸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研究》在对进口贸易的相关理论、进口贸易的体系构建及有关贸易评价体系的研究进行梳理后,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由动态比较优势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生增长理论奠定理论基础,及进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构建了包含进口贸易的主体、制度、公共服务、安全保障、信息反馈,以及包含进口贸易本身、进口社会效益、进口环境效益三个方面的评价体系的完整的进口贸易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进口贸易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了高涨的环境保护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起源于这段时期,其宗旨在于探讨并研究如何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由人口数量激增和消费需求膨胀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环境问题。1980年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日后人们对其研究逐渐深入,核心思想是生态可持续能力、经济可持续能力、人民自身发展可持续的基础上的全方面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近年来沿着经济学、生态学和社会性三个方向完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目的是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关于人类发展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此报告中正式提出这样一个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需要的发展。该书亦成为可持续发展第一个真正的国际宣言。此后,于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的各个国家对此定义形成了一致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此快速向经济、社会、环境等不同领域延伸,各国学者从其所研究的学科角度出发,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当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这两者关系日趋恶化的情况的认识逐渐加深时,便对可持续发展寄托了更大的期望,众多学者开始倡议建立一门专门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科学。
  各个学科对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各自有其侧重的角度。生态学家侧重于以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发展两者关系的视角,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地阐述“空间”、“时问”、“过程”、“尺度”与“机制”等关键词的内涵及其关系。国内学者中,唐建荣(2005)认为在生态、资源、环境等公共领域的处理时,因为不对称、不完全的信息和模糊的产权关系,市场作用存在着不完全充分甚至完全失灵的情况,如此情况则必然需要制度的明确安排以及适度的政府行政干预。国外学者凯斯(KatesR.W.,2001)、克拉克(ClarkC.W.,2001)在其研究中主要以系统整体为出发点,来研究从区域范围到全球范围的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对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虽然对于市场机制的正面作用生态学家们不予否认,但制度安排和政府干预在保持自然资源资本方面的功能更加为其所强调。而在经济生产领域的研究中,生态学家们更加趋向于认同按照自然生态的规律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清洁生产的经济循环形态,并且这样的思想已经从个体企业到整体园区再到整个社会的各种层面得到了成功的科研实践。,
  相比较而言,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更加侧重于考察如何从现实上达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他们认为人类福利来源于物质的消费,由此以生产的供给与消费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研究如何高效率完成资源的配置从而生产出更为足够的物质产品。经济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地阐述“生产,,与“消费”、“价格”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等组合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克鲁特森(CrutzenP.J.,2000)认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在于解决由于缺乏物质产品而导致的物质贫穷与精神贫穷,所以唯有快速增长的经济才能够缓解各个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物质贫穷,非发达国家的贫穷消除后则能在理想状态上实现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安德尔森(Andersen,2000)的相关研究中,批判了生态学家将生态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目的,这种单目标的追求很大程度上舍弃了人类多重需要的综合平衡,所以他提出此类研究应该侧重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探究由微观层次经济活动至宏观层次经济活动的投入成本和最终收益。同样的,吉伯逊(2004)在其研究中指出,要满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那么世界经济就必须在21世纪末之前增长5~10倍。对于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经济学家们自然地趋向于推崇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他们多以理论推理来证实,唯有在自由的完全竞争市场中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从而在人类所需的物质商品的生产和分配中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率。
  社会学家们,从社会学的理论出发,侧重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和公平性。斯坦曼(JohanssonStenmanO.,2002)在文章中对人类的需求行为进行了精神分析,其结论得出,人们财富量和物质产品消费的拥有量并不必然等同于人类福利的改善,人类福利更多地相关于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婚姻、教育、安全感和信仰等;另外,人类的幸福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各个体效用的相比较与其获得的社会认同。而且他们持有这样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必然是所有人的共同趋向选择,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前提成为公平分配社会财富以及充分尊重个体的选择意愿。除此之外,高综合素质的人力资源必然提高经济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经济生产对于自然资源的依靠,也就是说,人才的引进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进口贸易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进口贸易体系构建的要素基础  

第二章  进口贸易主体培育体系构建 
第一节  培育进口贸易主体的重要性   
第二节  培育进口贸易主体的途径选择 
第三节  培育进口贸易骨干企业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  进口贸易制度创新体系构建 
第一节  进口贸易制度创新目标     
第二节  进口贸易制度创新必要性   
第三节  进口贸易制度创新的途径   

第四章  进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第一节  进口贸易行业协会      
第二节  进口人才培育机构      
第三节  进口辅助行业及部门      

第五章  进口贸易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第一节  进口贸易预警机制      
第二节  进口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第三节  进口贸易救济制度       

第六章  进口贸易信息反馈体系构建     
第一节  构建信息反馈体系的必要性      
第二节  建立完整的进口产品销售反馈体系   
第三节  信息反馈体系实施具体措施      

第七章  进口贸易可持续评价体系构建    
第一节  进口贸易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进口贸易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进口贸易评价体系的指标释义     

第八章  进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第一节  进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我国进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第三节  进口可持续的国际比较实证研究     

第九章  进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技术进步
第一节  中国进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进口贸易与技术进步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国进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检验  
第四节  技术途径促进进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第十章  进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提高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       
第一节  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外贸商品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对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