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菜农自销
在大中城市,菜农自销主要是针对城市近郊的散户菜农而言的。城市近郊的一些散户菜农由于没有加入合作社,且生产规模较小,因而没有机会与对生鲜蔬菜需求量较大的流通企业订立产销合同,同时考虑到距离城市较近,与其把蔬菜以较低价格卖给上门收购的菜贩,不如亲自到市场上去销售以获得相对较高的价格。出于上述原因,目前菜农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自然成为散户菜农获取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与此同时,这种流通渠道结构也是满足城市市场生鲜蔬菜需求的方式之一。
目前,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菜农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主要以早市和夜市为交易平台,其中又以早市为主,而在城市近郊和乡镇,这种经营方式主要以定期的集市为交易平台。就城市近郊和乡镇的定期集市而言,由于历史传统以及居民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的影响,菜农自销已经成为一种固有的生鲜蔬菜流通渠道结构,且在乡镇市场的蔬菜流通中占主导地位。就大中城市的生鲜蔬菜早市而言,从理论上讲,由于菜农亲自将刚刚采摘的蔬菜拿到早市上交易,没有经过任何中间环节的转手,损耗相对较少,并且蔬菜比农贸市场和超市更新鲜,菜农自然可以获得满意的收益。但是,一方面,大中城市的早市都有时间限制,一般要求在上午8点之前结束,由于经营时间较短,许多菜农的生鲜蔬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卖完,未售出的蔬菜只能到乡镇集市或城郊路旁销售;其次,在早市上买菜的消费者以老年人居多,购买能力有限;第三方面,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蔬菜农药残留量成为影响其购买的重要因素,而早市上菜农自产自销的蔬菜很少进行相关质量检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菜农在早市上的蔬菜销量。由于以上原因,生鲜蔬菜不能在短时间内售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外观特征及内在质量均会大打折扣,只能减价销售,菜农的收益自然会受到影响。
面对中国生鲜蔬菜流通中菜农自销的流通渠道结构存在的问题,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生鲜蔬菜流通中的做法可以借鉴,特别是日本的直卖所模式尤其值得一提。直卖所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农民通过设立在都市近郊、城乡结合部以及农产品产地的直卖所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①在日本,尽管相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而言,通过直卖所实现交易的农产品交易额比例非常低,但是这种农产品流通的直接渠道结构的发展却在解决农民销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活跃了市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一方面,直卖所没有经营时间的限制,相对于中国定期的集市和有固定时间段的早市,为菜农销售生鲜蔬菜提供了更多便利,减少了因蔬菜在短时间内未售完而遭受的损失;另一方面,直卖所相对于定期集市和早riiu言,蔬菜销售方的流动性相对较小,再加上在直卖所内可以对蔬菜进行各项检验,这就使得直卖所对城市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为优化生鲜蔬菜的流通渠道,中国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一些研究机构也曾提出将日本的直卖所模式直接借鉴过来,但是中国与日本的国情不同,在中国完全移植日本的直卖所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