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专著的《公众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模型建构、实证检验和管制政策》专门针对公众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相应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垃圾污染)问题,对公众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本书试图解决以下三组问题:①什么是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分类维度和绩效影响是什么?②公众为什么实行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影响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些影响因素对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作用机理是什么?③引导公众转向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需要什么样的管制政策?如何制定管制政策以引导公众转向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如何实施管制政策以引导公众转向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基于这些思考,本书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基本理论问题(即解决以上第1组问题),对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在机理(包括影响因素、管制政策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即解决以上第2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管制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并为政府制订管制政策提出基本思路(即解决以上第3组问题)。
本书先采用质化研究方法探索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在机理轮廓,建构相应的探索性理论模型,然后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检验各影响因素对行为的作用效应,从而进一步验证上述探索性模型。质化研究主要采用个人深度访谈(包括面对面访谈和网络在线访谈两种形式)方法收集原始资料,共选择了56个受访者,获得16万余字的访谈资料。对访谈资料进行文本和内容分析时,主要采用扎根理论这一探索性研究技术。
即在系统收集经验资料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发掘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理论。量化研究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主要在重庆、武汉、杭州三个城市进行,共获得有效问卷1910份,剔除学生问卷,实际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共1330份。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时,先考察公众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总体状况,接着检验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心理意识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进行检验,最后着重检验特定情境变量的调节效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