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场很失败的狙击战。失败到张叁不给于任何回击,也不会有危害。
这其实是一场糊弄广告主的营销事件。利用水军制造出某种程度的网络热议,好让广告主为此买单,这是时下网络营销圈子里的一个潜规则。看不见的对手其实根本没打算整倒贝贝乐,他们眼里只有雇主的钱,用最简单的方式忽悠到钱就OK了。
原本这就是一场无谓的战争,而且这样自己表演给自己看的战争,每天都在网络世界上轮番上映。
作为一个资深到骨头的推手,张叁早就看穿了对手的底牌。
所以他有梭哈的胆气和底气,即使拿着一手臭牌。
但现在张叁手上拿着一副好牌,这将是他的个人梭哈秀。
其实,即使对手真的存心为难贝贝乐,张叁一样底气十足,他的底气源于自己的一无所有。
因为,无论如何,对手的失败在一开始就注定了。贝贝乐这个牌子在国内还缺乏消费者基础,突然冒出这么一个负面新闻,一般消费者还真不知道,也就不会有共鸣,换了蒙牛或伊利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攻击的角度有点单一,这类攻击被无数奶粉企业互相使用过多次,网民多多少少有点免疫性了。
如果是张叁来做这样一次网上攻击,他绝对不会这么做。张叁会选择另一个切人点,更阴暗的切入口。
一个看起来非常容易辩白的问题,但越辩白越泥坑深陷。
张叁的攻击点会是配方问题。
用过洋奶粉的人会发现,同一个品牌的婴儿奶粉,在国外销售的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多多少少有点区别,而且这种区别是可以直接感触到的,甚至都不用尝。比如同一品牌的婴儿奶粉,从二段开始,在国外销售的奶粉,用调羹舀出来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实、有一种密密的触觉,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那种,就会感觉面面的、很松散,给人一种掺杂使假的感觉。如果有心人再拿两个市场销售的奶粉罐子对比下,还会发现配方和营养比例真的差别很大……
难道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洋奶粉漂洋过海到了中国以后,也学会国内厂商的劣根性了吗?因为国外的质检标准很严格,所以那边销售的奶粉就质量可靠,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国内的质检有点松泛,就对中国人不起了,短斤少两来欺骗消费者?
这些猜测和质疑只要通过一个网络意见领袖来提出,就会形成不可遏制的口碑谣言,如果张叁再暗中加点料,在谣言中塞点虚假的大头娃娃之类的信息,这一切就会以最快速度传到父母的耳中,这可是涉及孩子健康的大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最可以利用的撬棒,可以打得奶粉灰飞烟灭。
其实,上述质疑只是利用了国人眼见为实的感觉,看起来眼见为实,产品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比起你强调那些消费者自己试验不了的问题,这个有足够杀伤力。
可眼见未必实在,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标准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结构不同,这会让抚养婴儿的时候,家人提供的辅食会大大不同,西方家庭可能以面包、蔬菜为主,而中国人则是以米饭、稀粥为主,这种不同的饮食结构,导致中西方婴儿的营养结构有着极大的区别。
这种饮食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为保障婴儿摄入足量的营养,不同地区的婴儿奶粉配方结构就必然有区别。一段奶粉是刚出生婴儿食用的,那时候没有添加辅食,所以不明显,但二段以后就不一样,越往后,情况越鲜明。
那是否可以不按照中国的配方标准,来改变自己奶粉产品的营养结构,以此来达到世界大同呢?也免遭消费者非议?当然不行,不按国标执行,根本就进不了中国市场,那就不是洋奶粉了,而是黑奶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