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1921-2013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914132
  • 作      者:
    武力,郑有贵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1921-2013年)》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始至2013年共九十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农村、农业(简称“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政策的演变过程,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专著。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1921-2013年)》: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显得更为重要。为适应战争环境,出现了劳武结合的变工互助组织。在大生产运动中,组织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响应毛泽东的组织起来的号召,1944年在北岳区,1945年在整个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劳动互助运动逐渐走向自觉的发展阶段,劳动互助组织在边区的广大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日寇的掠夺与破坏,劳动力、畜力严重不足,农具缺乏,荒地增多,生产量下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遇到严重困难。据北岳区农会1943年春季调查,北岳区劳动力比战前减少7—43%,有的地方减少16010以上,平均每个劳动力所经营的土地增加至15亩到25亩;耕畜减少情况更为严重,有的地区竟减少到战前的40%到70%。据北岳区四专区1944年春耕时的调查统计:阜平每头牲口平均耕作土地100亩以上,完县平均耕作120亩以上,唐县则更达到180亩土地。由于敌人到处修筑工事,建据点,挖封锁沟,筑封锁墙,修公路,占去了大量良田。据边区行政委员会统计,到1942年12月日寇在北岳、冀中、平北、冀东各地,共修据点和碉堡3336个,修公路26905里,修封锁沟7880里,封锁墙897里。仅公路、封锁沟、封锁墙三项即占土地35854平方公里。折合良田193600多亩。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二、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
三、历史经验值得注意
四、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
五、“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编
概论
一、中国传统农村经济及其衰落
二、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三、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解决农业凋敝问题
四、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进行了乡村改造
第一章 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27年7月)
第一节 党建立初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一、党对农民问题由不重视到重视的转变
二、对农村经济的认识
三、对农村社会阶级、阶层的认识
四、对农民革命的认识
五、共产党人对“以农立国”论的批判
第二节 “大革命”前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
一、国共合作后第一年党对农民认识的全面拓展
二、农民同盟军思想的提出
三、党的土地纲领的初步确定
四、“五卅运动”后共产党人对农民问题的探索
第三节 大革命后期对农民问题的认识
一、北伐战争与农民运动关系的认识
二、围绕如何看待农民运动问题的激烈争论
三、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尖锐斗争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
第一节 对农村、农民在革命中作用的认识与战略转换
一、对大革命后期农村、农民工作的反思与方针转变
二、毛泽东对农村、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地位的认识与新道路开辟
三、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农村、农民在革命中地位的认识与战略转换
第二节 关于土地改革的认识和政策
一、对土地改革在中国革命中重要地位认识的深化
二、土地改革方针的确定
三、土地改革政策和方法
四、土地改革方针的转变
第三节 关于农民负担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认识
一、对农民负担的认识
二、对发展农业生产的认识
第四节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及对乡村建设运动的批判
一、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的背景
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
三、对乡村建设运动的批判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一节 关于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化
一、对农民革命作用认识的深化
二、农民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地位
三、毛泽东对梁漱溟理论的批评
四、代表农民利益和要求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关于农村民主政权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一、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推行“三三制”
二、乡村政权的改造
第三节 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的认识与实践
一、在“大仁政”前提下的军民兼顾、合理负担政策
二、建立有效合理的农业税收制度
三、农民负担摊派过程中的“公平”问题
四、与民主建政相结合的整理乡村财政
五、战勤负担
第四节 关于减租减息的认识与实践
一、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和初步实施
二、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的兴起
三、减租减息政策的完善
四、减租减息的成果及其作用
第五节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和实践
一、促进农业恢复发展的基本政策
二、自己动手,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
三、鼓励个体农民开展劳动互助合作
四、开展“吴满有运动”,提倡生产致富
五、鼓励农民和移民开垦荒地
六、发挥政府作用,兴修水利和抗灾救灾
七、发放农贷和推广科技
……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中编
概论
第五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
第六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第七章 “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
第八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年)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和徘徊中前进时期(1966—1978年)

下编
概论
第十章 农村改革启动时期(1978—1984年)
第十一章 市场化改革的探索时期(1985—1991年)
第十二章 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1992—2001年)
第十三章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2002年—2012年10月)
第十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12年11月—)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