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方法、路径及本书框架
(一)研究方法、路径
本书主要运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关于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原始档案资料及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邮政储金汇业局上海分局档案资料,因此本书首先是以史料学的方法作为研究基础。这里对档案资料予以简单介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邮政储金汇业局档案,共7700余卷,起止时间为1930~1949年。主要涉及:①总类,包括邮政储金汇业局各项规章制度;总局暨分支机构的设置;人员任免、训练及外籍人员的人事材料;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有关邮政储金事项的建议;局务会议、业务检讨、监察委员会会议的记录;副局长麦伦达与各方的来往函电;各种账册和历年决算报告书表等。②有关储蓄、投资、国内外汇兑、侨汇、人寿保险、农村贴放、抵押放款、代理国库、稽核、调查研究等业务金融活动的档案,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拆款及招商局、中国航空公司等向该局借款的文件;投资事项(投资厂商的概况、营业报告)等鲜为人知的档案。这些档案数目较为可观,而且英文档案占一定比重,笔者依据本书写作的主要内容以及自身的精力与经济实力,选择其中的几百卷作为核心资料来使用。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邮政储金汇业局上海分局档案共2500余卷,起止时间为1930~1949年,该全宗档案已经系统整理。主要内容包括:①总类及规章制度,包括上海分局局务概况,邮政储金汇业局简史,局务动态季报表,局务会议事录,各处室组织系统表,总局各项训令、局谕,邮汇局组织法、法规汇编,邮政章程;放款法令汇编,放款法令续编,会计规程、营业规章、放款规则。②业务及人事,包括上海分局放款审核委员会议事录、盐贷审核会议录、放款小组会议记录、储金概况月报表、汇兑概况月报、头寸概况表、各种存款分析表、军政汇款、印制定额汇票等方面的文件;上海分局员工名册等。
总的来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档案比较详尽,而且具有全局性,时间上比较完整,研究价值较高,而上海档案馆馆藏的档案主要以上海分局为主,且集中在1940年之后,其中也收集了总局的一些重要文件资料,因此笔者在研究时采取以二档为主、上档为辅的综合利用方法。
其次,在上述基础之上,本书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的方法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这是本书的难点部分。邮政储蓄主要涉及邮政和金融两个方面的知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