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补偿、征地补偿、耕地保护补偿
1.1.2 机会成本、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
1.1.3 产权、耕地产权、耕地所有权
1.2 研究方案的设计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土地使用限制与损失补偿模式研究
1.3.2 国内土地使用限制与损失补偿模式研究
1.3.3 我国台湾地区土地使用限制与损失补偿模式
1.3.4 生态保护补偿研究及建设进展
1.3.5 文献评述
第2章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及其保护形势分析
2.1 我国现行耕地保护制度述评
2.1.1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概述
2.1.2 现行耕地保护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
2.1.3 现行制度对于耕地产权的限制
2.2 我国耕地减少现状及原因分析
2.2.1 耕地资源保护总体形势
2.2.2 耕地资源减少途径分析
2.2.3 耕地减少原因分析
2.3 耕地保护补偿对于抑制耕地流失的作用
第3章 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3.1 补偿的理由
3.1.1 公共负担和特别牺牲理论——理论依据
3.1.2 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现实依据
3.1.3 产权理论——补偿的根源
3.2 补偿制度设计及标准核算依据
3.2.1 外部性理论及其参考价值
3.2.2 机会成本理论及其参考价值
3.2.3 地租理论及其参考价值
3.2.4 区位理论及其参考价值
第4章 耕地保护补偿实证研究
4.1 基于机会成本核算的耕地保护补偿方案——基于对湖北荆州的实证研究
4.1.1 实证地区概况
4.1.2 耕地流转趋势及流转机会分析
4.1.3 不同区域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及补偿标准
4.1.4不同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意愿调查及结果分析
4.1.5 耕地保护补偿方案的可行性及预期效益分析
4.2 基于耕地资源价值核算的耕地保护补偿方案——基于对江苏的实证研究
4.2.1 实证研究思路及研究区概况
4.2.2 不同区域耕地资源价值及补偿标准
4.2.3 不同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意愿调查及分析
4.2.4 耕地保护补偿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操作建议
4.2.5 实证拓展:耕地保护补偿方案研究在全国的应用
4.3 本章总结
第5章 国内外相关补偿实践评述
5.1 WTO规则的限制
5.2 发达国家农地保护与补贴经验
5.2.1 美国农业补贴
5.2.2 欧盟农业补贴
5.2.3 日本农业补贴
5.2.4 经验启示
5.3 国内农业支持现状及相关政策评述
5.3.1 我国现行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5.3.2 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5.3.3 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3.4 我国农业支持资金整合方案探讨
5.4 国内耕地保护补偿实践评述
5.4.1 国内耕地保护相关补偿政策实施概况
5.4.2 典型地区耕地保护补偿实践
5.4.3 各地不同补偿方案的比较分析
5.4.4 耕地保护补偿实践存在的问题
第6章 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总体设计
6.1 补偿机制建立的目标
6.2 补偿机制建立的原则
6.3 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框架
6.4 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模式——“双纵双横”模式
6.4.1 补偿的主客体
6.4.2 补偿资金来源
6.4.3 资金节点处理
6.4.4 补偿方式
6.4.5 补偿周期
6.4.6 总体运作思路
第7章 “双纵双横”模式的操作方案
7.1 纵向补偿方案
7.1.1 中央政府到省级政府的补偿方案
7.1.2 省级政府到县级政府的补偿方案
7.1.3 县级政府到耕地保护主体的补偿方案
7.2 横向补偿方案
7.2.1 省级行政单位之间的横向补偿方案
7.2.2 省内县级间的横向补偿方案
7.3 省级横向补偿区域划分实证
第8章 问题与建议
8.1 几个关键问题
8.1.1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定位
8.1.2 耕地保护补偿的标准核算
8.1.3 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来源
8.1.4 耕地保护补偿费在主体间的分配
8.2 深化研究的建议
8.3 试点工作建议
8.3.1 试点选择原则
8.3.2 试点拟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耕地保护补偿调查问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