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机制与模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75952
  • 作      者:
    蒋和平,辛岭,崔奇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蒋和平,博士,男,汉族,1956年3月生,湖南永州人。1995年1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经贸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科院农经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学科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副会长、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特聘专家。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与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出版专著10部,代表作《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实践》,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有关研究成果分别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被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2012年获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第四届中非友好贡献奖。
  辛岭,女,汉族,1971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公益型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6项,先后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等6项重点科研项目。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
  崔奇峰,女,汉族,1980年生于内蒙古太仆寺旗,2009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公益型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项,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工信部、农业部等8项重点科研项目。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机制与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评价、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途径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千克以上,自给率达到95%的发展目标。据此推算,到2015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至少需要达到5200亿千克。近5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重农抓粮”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年增产。但是,保持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粮食生产的后劲不足,种粮比较效益低等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改善我国粮食生产条件,增强我国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储备体系和加工体系,增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以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长。 
  2.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需要 
  实现农民增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民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据此推算,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收入增长需要保持近年来6%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亮点,但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上。在农民外出就业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的背景下,“十二五”时期保持农民收入6%的增长速度,尤其需要发挥农业增收对于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经过长期建设,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农业增收成为农民增收的基础和重心,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着较大差距。当前,改造传统农业的任务仍很艰巨,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切实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农业科技进步增收、农业产业化增收和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增收。 
  3.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农业开放条件下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进入了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时期。农业生产发展不仅受国内市场的制约,而且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和进口都在增长,但是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幅度显著小于进口,从而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连年出现逆差。
  ……
展开
目录
序言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评述
第一章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分析
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框架
三、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评价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回顾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成就及评价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三章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第四章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途径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特点分析
二、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路径的判断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途径
四、小结

第五章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与机制研究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管理体系
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观政策导向机制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营机制
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
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机制
六、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开发机制
七、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风险保障机制
八、小结

第六章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模式研究
一、城乡统筹带动型
二、区域发展带动型
三、基地建设带动型
四、新农村建设带动型
五、设施农业带动型
六、科技园区带动型
七、生产建设兵团带动型
八、国有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带动型
九、沟域经济带动型
十、小结

第七章 加快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农业支持和补贴政策建议
二、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支持政策建议
三、农业投入的政策建议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五、土地流转政策建议
六、适度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政策建议
七、农业保险政策建议
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共同推进政策建议
九、成熟农业政策法律化政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