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49513
  • 作      者:
    邵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论述了一个重要观点:我国房地产用地制度能够对房地产市场(包括房价)产生重大影响。在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已经跟各级政府建立起极其密切的联系,如何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新型关系,逐步取代目前依靠卖地、抵押等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发展模式,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研究》探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基本结论是,现阶段“卖地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在快速上升,土地新税种和新型土地利用模式取代“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时机和条件正在逐步成熟。未来的房地产用地制度改革,必须在认真借鉴广东省等地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政策内容和优先顺序,以及近期可采取的突破口。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解读“地价占房价比”这一指标时,要注意三点:首先,不能简单地把“地价占房价比”跟“开发企业利润”两者混为一谈。从开发企业的成本看,除了地价,还有建筑成本、市政配套、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税费、土地补偿安置费等各项成本支出,因此不能认为“地价占房价的比重越低,开发企业的利润就越高”,这一结论只有在其他成本支出不变情况下,才能成立。其次,要搞清楚这一指标是综合性指标,是由开发企业的不同土地获取方式和住宅类型加权形成。在住宅开发项目中,按照各土地级别、土地取得方式(包括划拨、协议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受让原划拨土地、受让原出让土地等),可形成不同住房类型(包括普通商品住房、别墅高档公寓等)。再次,要区分清楚“地价”与“土地成本”的区别。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_份对北上广深等9个城市、62个企业的81个项目调查报告,发现土地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是41.2%,占直接成本的比例高达58.2%。2009年9月国土部对全国620个楼盘调查后,认为地价占房价比平均只有23.2%。两者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定义的不同,国土部的“地价”仅指土地出让价款,但工商联的“土地成本”除了土地出让价款,还包括后续的各项跟土地有关的税费。 
  综合来看,项目或案例分析是测算“地价占房价比”这一指标的最好方法,可以最精确地把握每块地块的出让价格跟形成可售住宅的价格水平。但受微观数据的限制,这里只能以一个城市为单位,分析住宅楼面地价水平跟销售均价的关系,由于无法精确对应各个地块跟住宅的关系,只能以2年或3年前的楼面地价跟当年的住宅销售价进行对比,造成的偏差难以避免,这是事先需要加以说明的。 
  接下来,将分别分析一线和二线城市地价房价比情况。此处不将全国层面的分析纳入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全国层面的地价数据,只有住宅成交地块的平均价格(用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价款除以土地购置面积),但没有住宅楼面地价数据,如果直接拿地块均价去跟销售价格比,由于没有考虑容积率问题,会严重高估真实的地价房价比。 
  (二)2009年国土部全国620个楼盘地价房价比的调查结果 
  2009年5月底开始,国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对全国105个地价动态监测城市的地价房价比进行调查,分别抽取城市中心区、边缘区和过渡区的若干房地产项目,对象主要是2006年以来取得土地且进入销售阶段(包括已售完)的商品房开发项目(部分房地产市场不够活跃的城市选取了少量2004、2005年取得土地的案例)。 
  其中调查的房价为商品房开盘时的平均售价,地价为土地出让时的楼面地价。这次测算案例都以招拍挂方式、“净地”形式公开出让的商品房用地。剔除毛地出让、协议出让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后,得到有效案例620个。 
  表5.3是国土部对各地区房价地价构成典型案例调查表,里面详细说明了供地过程中的各类费用指标。但由于这些属于国土部内部资料,不能对外公开,因此本书没有给出表5.3中的具体数据,只给出总体情况。在620个案例中,销售房价最高为45000元/平方米,最低为1130元/平方米;地价占房价最低比例为5.3%,最高为58.6%,平均为23.2%。大多数案例的地价占房价比例在15%~30%之间,其中在30%以下的案例占总数的78%。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土地供应制度变迁和住房市场调控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偿划拨土地供应(1949~1982年)
二、市场化改革阶段Ⅰ:有偿有限期出让和转让(1982~1999年)
三、市场化改革阶段Ⅱ: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1999~2004年)
四、住宅用地供应制度的调整(2005年至今)
五、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相关土地政策调整
六、总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总结

第三章 我国住房用地供应的现状:规模、结构和区域特征
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区域特征
二、我国住房用地的供应结构和区域特征
三、总结

第四章 住宅用地垄断供应方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理论模型
一、竞争条件下的最优住宅用地供应量和房价水平
二、政府垄断供地情景下的住宅用地供应量和价格水平
三、供应主体多元化后的住宅用地均衡供应量和均衡价格
四、地价与房价的互动机制:一个动态分析框架
五、结论

第五章 住宅用地供应量影响住宅价格的传导机制
一、住宅用地供应量与住宅价格关系的描述性统计
二、住宅用地供应方式与供应量: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视角
三、住宅用地供应量与住房供应量:
开发企业最优决策机制
四、住房供应量与房价
五、住宅用地供应量与地价
六、大中城市住宅地价房价比测算
七、总结

第六章 土地供应量、城市公共品提供和住宅价格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和对现有问题的评述
二、Tiebout理论框架的扩展
三、实证研究
四、结论
附录:数学公式推导过程

第七章 住宅用地供应政策、机制及效果:发达经济体的比较
一、香港住宅用地供应政策、机制及效果
二、日本、德国的住宅用地供应政策、机制及效果
三、发达经济体经验的借鉴及启示

第八章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与土地供应制度创新:广东“三旧改造”经验
一、广东省建设用地利用状况
二、广东省土地供应制度和集体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
三、集体建设用地人市的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南海经验
四、结论

第九章 政府垄断土地供应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分析
一、卖地模式在东部受挫,但向中西部蔓延态势明显
二、卖地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分析
三、总结

第十章 政策建议
一、总结地方经验,扩大集体建设用地有序入市的试点范围
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
三、处置闲置土地和打击囤地炒地,促进住房用地有效供应
四、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探索多种交易形式
五、创新国有土地经营方式,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