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难点、突破与政策组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94733
  • 作      者:
    汪晖,陶然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汪晖,浙江人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汀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林肯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土地制度与政策研究,近年来专注于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经济转轨、区域竞争与土地制度改革逻辑等领域。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获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一等奖。长期担任《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杂志审稿人。
  
  陶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公共经济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代理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日的非常驻资深研究员。专注于与中国正在进行中的经济转型相关的多个领域,近年来的研究集中在中国经济转型中高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发展、地方治理及公共财政等领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论丛·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难点、突破与政策组合》讨论了中国当前增长模式中土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试图构建一个整体性的分析框架来进一步深入分析农村内部农地产权稳定与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机制建立及其土地处理与征收;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失地农民利益协调;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供给与价格;流动人口城市居住用地与其农村宅基地、农村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未来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应该从“城中村”、“城郊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为突破口,实现抑制房地产泡沫、降低流动人口永久迁移过程中居住成本的目标,并配合户籍改革、纯农区农地与宅基地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系统性地解决中国当前城镇化所面临的困局,实现可持续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CIDEG研究论丛是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该中心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学者担任项目负责人,致力于对中国转型期的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制度变革的深入研究。该丛书是这些研究成果的具体呈现。

展开
精彩书摘
  2.3.2.3 土地财政的负面环境与社会影响
  上述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通过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最终会严重影响生产和人民生活。21世纪以来,工业污染造成的恶性环境事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而这些事件也往往发生在招商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沿海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和环境管制政策强化,加上中国内地为数不少的各类“改革试验区”的建立,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有大规模向内地甚至是沿海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
  上述发展模式带来的负面效果还体现在其重大的负面社会效应上,因为它损害了为数众多的农村打工者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而放松劳工保护标准,有时连劳工的基本权益都不去保障,更不用说去推动能够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实质性公共服务(如最低生活保障、子女平等就学和廉租房)的户籍制度改革。这样上亿的城市农民工虽然已经以城市为主要工作和生活所在地,但却无法定居下来,并带来一系列不利的社会后果(陶然、徐志刚,2005)。而为推动制造业发展而进行的大规模低价圈地已经造成数以千万计的城郊失地农民。在地方政府可强制征地、单方面制定土地补偿标准,并垄断城市建设用地出让一级市场的体制下,绝大部分失地农民很难分享因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往往陷入失地又失业的情况。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恶化城乡关系,造成极大的社会不稳定。当各级地方政府为追求财税收入最大化而努力营造“对商业友好”的投资环境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也自然而然地偏向于那些能够提高企业生产力的硬件投资,尤其是城市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必然忽视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住房、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而进行的软件投资。即使前些年“胡温新政”的推行使得软件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但这些政策一旦落实到地方层面,其瞄准目标也往往是那些具有城市户口的本地常住居民,实质性的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停滞不前,那些特别需要在城市永久定居下来的外来农民工的利益很少,或基本没有被考虑。仅仅就征地来看,为进行制造业发展而进行的大规模低价圈地已经造成高达3000-4000万的失地农民,处理不好,很容易恶化城乡关系,造成社会不稳定。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书逻辑框架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中国增长与城市化模式中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出让
2.1 引言
2.2 “土地财政”兴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3 “土地财政”与当前中国增长模式
2.4 土地制度改革:现有政策局限性以及出路

第三章 土地征收制度:寻求“涨价归公”与失地农民权利保护平衡
3.1 基本问题——征地权、公共利益与征地补偿
3.2 “涨价归公”争议与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3.3 城市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
3.4 农民抗争压力下一些地区进行的征地补偿政策创新
3.5 地方政府的征地激励和征地制度改革的约束条件
3.6 征地制度的系统性改革方案及配套措施
3.7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农村内部土地制度:基本问题与改革策略
4.1 农地产权的稳定与农地调整
4.2 城市化条件下的农村宅基地利用
4.3 农村宅基地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

第五章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制度:争议与突破
5.1 中国高速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制度:实施与争议
5.2 协调耕地保护与非农用地矛盾:土地发展权转移与跨区交易
5.3 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土地发展权转移:近年来其他地方的实验及其局限

第六章 房地产调控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6.1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政府房地产与宏观调控政策
6.2 政府的残缺之手:2008——2010年金融危机时期干预措施考察
6.3 对更早时期楼市干预的一个回顾,2004——2008
6.4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反思
6.5 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与挑战
6.6 保障性政府:反思与调整

第七章 土地制度综合改革与相关户籍、财政配套改革
7.1 户籍制度改革目标:本地城郊农民还是外来流动人口
7.2 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推动土地一住房一财税体制改革
7.3 再论土地制度与相关制度改革关联性
7.4 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与财税体制改革:一个系统性方案
7.5 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