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活方式
手机虽是作为移动通信的手段而诞生,但现在除通信功能以外,还附加了其他各种各样的功能供人们使用。从图1–2 就可看出,除电话通信外,人们还使用手机的其他多种功能。
让我们来看看手机互联网的情况。在日本手机公司的手机移动上网功能“我的模式”中,从网站综合浏览量来看,用户每天的浏览量高达近100 次。日本手机公司的用户总数为5 000 万,那么一天的浏览量是50 亿次,一个月则为1 500 亿次。从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家是如何利用手机网络功能搜寻各种信息的。
就“邮件”功能而言,日均发送4 封,收到7 封。然而这只是以总人数算出的一个平均数值,具体到用户个人的话,使用次数应该不止这些。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基本的通话功能,人们还通过手机频繁地和他人联系或交换信息。
通过非接触式智能卡,为购物交易实现非现金结算的“手机钱包”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功能之一。不单单是日本手机公司,au(一个日本移动电话网络品牌)、软银等通信公司合同总数的50%,即6 000 万用户都在手机用户端上下载了该功能。
另外,在检票口只需刷手机就能实现进出自如的“移动随意刷”功能,刷手机即可获得餐饮店打折优惠券等,手机的使用范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
手机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深入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手机文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看看30岁左右的商务人士一天的生活吧。
清晨被手机闹钟叫醒,通过手机获取当天最新的信息。接着,登录语音代理应用程序“我的管家”系统,查询通勤电车的时刻表。上车后,查收邮件,必要时回复一下,可单手操作,即便拥挤也并不会很辛苦。到办公室后,用手机联系合作伙伴,出去跑业务时若有任何不明白,只要上“我的模式”搜索,一般都可以找到答案。空闲时可以上网购物。若是投资人士,还可了解股市信息,进行买卖。下班回到家,若要放松放松,和亲朋好友愉快交谈,手机仍然必不可少。
手机在生活的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手机已超越通信设备的框架,扮演着“亲密搭档”的角色,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多姿多彩。
麦当劳的手机优惠券
在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商业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型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手机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周五,用户的手机都可以接收到含有麦当劳优惠信息的电子杂志,想必有人总是满怀期待地浏览吧。只要在智能手机上下载麦当劳手机客户端,就能够定期收到会员优惠券。从中选择中意的,在店里的读取机器上刷一下带有非现金结算功能的手机,就能以优惠价格购买。据说这项功能对有小孩的家庭很有吸引力。
会员注册也很简单,只要选择年龄、性别、居住地等信息就可以了,且只需在店里刷手机就能享受折扣。如此方便的功能在头3 年就为“手机优惠券”赢得了1000 万会员。
这种方式便于顾客购买打折商品,也给麦当劳带来了划时代的利润。长期以来,打折优惠券的发放以吸引和服务顾客为目的,要么在店里发放,要么以插入广告的形式发放。纸质优惠券无法掌握顾客的年龄、性别、居住地等信息,但是通过手机会员注册、电子信息发送的方式,很容易就能掌握顾客的信息。也就是说,手机优惠券使真正意义上的CRM(顾客关系管理)成为可能。
单位顾客消费在数百日元到1 000 日元左右的快餐行业,从费用和实绩层面上说,很难做到真正的顾客管理。因为即使投入巨额成本,选定特定顾客,还是无法赢得足够的利润回报。但是,麦当劳却利用通过手机智能芯片实现信息传递的手机钱包功能,首次在快餐领域成功实现了低成本的顾客管理。
掌握使用者信息有什么好处呢?在理论上,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将成为可能。简而言之,它能针对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给常客送上折扣率高的优惠券,根据区域定价或是将特定促销时间段实施的特别折扣信息发给特定的顾客,这些都成为了可能。
新商机一:个性可视化
商品交易的出发点是对顾客个性的把握。以前的商人,如商业街的鱼店老板,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鱼店老板通过与家庭主妇的交流,巧妙地获取她整个家庭的信息。首先,鱼店老板会了解她的家庭构成及相关情况:有几个小孩,加上丈夫共有几人,丈夫和小孩的喜好是什么,生日是哪天,等等。当然,上一次到店是什么时候,像这种信息是务必掌握的最基本的信息。
当鱼店老板看到许久未到店的顾客经过时,他可以很自然地跟他打招呼说“您好久没来了呀”,接着向他推销说:“今天的鱼很便宜哦,来一条怎么样?”如果这位顾客之前买过金枪鱼,就可以说:“您家小公主很喜欢吃鱼子,今天有上好的鱼子,要不要买一点儿?”这些都是很好的促销手段。对于经常光顾的老主顾,鱼店老板们也不忘常常提供一些打折服务。
店主根据他所掌握的每个顾客的信息,灵活变换推荐的商品、价格,甚至向顾客搭话的时机都要随机应变,所以才能生意兴隆。这是很普遍的营销方式,绝不是个例。
从经济高度发展期到20 世纪90 年代是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商家重视的不是单个顾客的诉求,而是集体、大众的需求。当时,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三大件”以及空调、彩电、汽车等可以充分显示富裕程度的东西都还没有普及,绝大多数人都需要这些产品。因此,最有效的商业模式是把握大多数人的需求,大量生产品质优良的商品,大量引进并出售物美价廉的物品。
因此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根本无须把握每个顾客的需求,而且想要做到这一点也十分困难。
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地铁站附近繁华地带的百货店以及商业圈的大型商场,只要将最畅销的商品大量陈列在货架上,就会吸引众人来购买,销售额自然也跟着上升。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成熟以及消费的饱和,以前那种根据大众需求提供商品或服务、大量生产的商业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每个人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大众的概念也淡化了。如果不能提供个性化商品或服务,就会被市场淘汰。生产厂家、零售店的个性化服务意识也逐步提升。
手机的力量实现了“个性可视化”,今后其适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例如,麦当劳式的机制将扩展到其他餐饮店。在餐饮连锁店里,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向到店的顾客配送来店卡,每来一次就盖一个章,累积到一定次数后就给予打折优惠或赠送小礼品。
但是,若推行麦当劳式的策略,通过手机发行会员证,在各门店设置读卡器,商家就能掌握顾客的个人信息,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发送电子优惠券或积分情况等。
普遍认为,如果非连锁的个体餐饮店单独引入这种机制的话,会面临成本难题。但若运用ASP(应用软件租赁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即使是个体餐饮店,也能低成本地导入手机电子优惠券系统,实现顾客个人信息的可视化。也就是说,个体餐饮店靠自身的力量完成服务器的建立、会员管理程序的制作、会员的日常维护是很困难的,成本也很高。若利用ASP 服务导入手机电子优惠券系统,这些程序上的困难就可以轻松解决。
除了餐饮行业,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商也可以以相同的模式导入系统。也许手机实现的“个性可视化”会对商品战略带来深远的影响。过去,零售商是靠POS 系统(销售时点信息系统)管理单位商品。这种系统可以跟踪管理某种商品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了多少销量,因此可以明确该商品是畅销还是滞销,从而实现高效的商品陈列和商品配置。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个性可视化”,商品管理单位就更具人性化,商品战略的出发点就会大不一样。
在以前的商品单位管理中,人们认为畅销商品就是良品,要持续供应;滞销商品就是劣品,要减少供应量。但如果从把握顾客个性化的角度出发,滞销商品并不一定就是劣品。
如果经常来店大宗采购的大客户或购买高价商品的老主顾购买了一般没什么人买的商品,那滞销品的定位就改变了。也许他们特地来店购买所谓的“滞销品”呢!也就是说,如果滞销品可以吸引到大客户或老主顾来购买,那就有可能扭转局面。如果商家因为某商品销量不好就轻易放弃,很可能会造成优良顾客的流失。
如果实现顾客个人信息的可视化就可以明确哪位顾客购买了什么,也就建立了衡量畅销与滞销的基准,就能有针对性地向顾客提供便利的商品和服务。
……
——日本著名经济学者、东京大学教授伊藤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