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水治道变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40959
  • 作      者:
    王亚华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1998年以来,中国开启了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历史转型过程,同时中国国情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下中等收入快速过渡到中上等收入,对水治理的变迁产生了巨大需求。本书从中国的治水转型、流域水治理、水权和水市场、水管理和水政策、水利发展战略五个方面,记录了作者在过去十几年间,对于中国治水转型多个方面的研究和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水治理之道的变革。
展开
精彩书摘
  四、黄河流域的良治框架
  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水资源涉及每个人的利益,流域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公共事务。特别是像黄河这样的大尺度、水害问题突出、沿岸发展极不平衡的流域,其有效治理必然要引入非常复杂的制度安排。黄河的流域管理要树立新的综合治理观,以“良治”为目标,建立新型的流域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现代治理模式,追求流域福利最大化。黄委在黄河的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从中央到沿黄地方的各级政府,也都相应地对黄河的“良治”负有义务。实现“良治”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大问题:
  (1)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重新界定政府目标、范围和手段,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从越位到回位,从缺位到补位;
  (2)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从一个权威到多个参与者平等合作,权力向度从自上而下到互动合作,目的是在不同部门分配权利,建立有效激励和激励相容的治理结构;
  (3)解决好信息和知识问题,打破信息封闭和信息扭曲,减少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以下围绕如何实现流域的“良治”目标,提出一个粗略的、有待完善的综合框架,包括十个方面。
  (1)流域治理应从简单的技术治理走向综合治理,不仅包括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更包括生态治理。黄河综合治理的目标应是追求流域福利最大化,就是追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使黄河沿岸人民富裕起来。黄河的综合治理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充分总结历史上黄河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分阶段实现流域治理的综合目标,划分治理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并探索相应的治理途径和治理手段。
  (2)流域治理模式转变的关键是水公共部门的转型,水管理体制的改革归根结底是水公共机构的改革。到2O02年新中国成立已50多年,水利系统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局面基本没有改变,水利投资、决策、生产、经营由政府一手包办,市场程度很低,行业垄断严重,缺乏竞争,导致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市场化改革已经触及大多数垄断性行业,如电信、电力、民航、铁路,水公共部门的改革却大大滞后。
  (3)水公共部门要政企分开、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从主要兴建、运营工程转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水利系统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具有混合经济特征,并不完全是公共物品,如水电、水产、水旅游具有私人物品特征,可以主要利用市场配置;灌溉、污水处理等属于准公共物品,应尽可能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司化或商业化运作。政府主要提供防洪、生态环境、节水灌溉、贫困人口吃水等公共物品。政府应尽可能减少直接经营性活动,从直接控制者转向仲裁者、标准制定者和信息发布者。
  (4)伴随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水公共部门要精简机构,分流冗员,同时加大在岗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引入竞争机制,解除对垄断市场的管制,对私人和其他投资者开放市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改革传统的公共水利投资机制,实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增加财政制度的透明度,广泛采用政府采购、招投标、工程监理等现代制度,从经济效率和效益的角度评价水利公共支出。
  (5)对流域管理机构设置作出重大调整,建议在黄委设立沿黄各省(区)平等参与的全流域水资源协调委员会,由中央代表和各省(区)代表(地方行政首长)组成,作为流域水资源分配的最高决策机构,下设办事机构。实行“一省一票、多数决定”的投票原则,当各方争持不下时,由中央决定。由此形成全流域范围的民主协商机制,在保障防洪防凌和生态用水、兼顾发电用水的基础上协商黄河部分水量的再分配,就水权转让和水库调度、利益交换与利益补偿等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在一定规则下达成用水合约以及违约惩罚办法,由黄委定期公布来水、用水、分水信息,并监督检查与组织实施。’
  (6)流域治理从控制走向合作,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泛参与,从一个制度实施者转变为多个制度实施者。流域决策机构下设多个独立的专业委员会,如工程技术委员会、水资源调度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等,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鼓励基层用户建立各种形式的用水组织,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建立各级流域用户委员会,使其参与整个流域的水管理。
  (7)改革流域管理决策机制,提高政策制定过程的开放度和信息透明度,增加政策制定过程的利益机会和观点表达。转变流域规划的指导思想,从流域效益最大化的技术规划,转向流域利益主体激励相容的社会规划,对利益受损者应考虑利益补偿;流域规划应是利益主体充分参与、平等协商的结果,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使条款详细,变矛盾的事后调解为事前防范。
  (8)建立友好的市场管理机制,更多地引入市场手段,综合利用“水权、水价和水市场”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在流域宏观层面上,赋予沿黄各省(区)更为明确的区域水权。各省(区)政府可以成为区域水权的代表,在流域协调委员会平等协商水权分配和转让相关事宜。在流域机构设立“水银行”,作为省际间水权交易的宏观调控机构。在流域微观层面上,继续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特别加快流域大中型灌区的水权改革,促进农业灌区减水增效。
  (9)实行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流域管理从黑箱操作到信息透明、公开运作。黄委应加大流域用水信息采集力度,包括各省(区)的实际用水量、用水效率、排污量、水价等指标,定期在全国性的新闻媒体刊载和播放,以敦促沿黄各省(区)实行节水和履行合约。
  (10)大力推进流域用水结构调整。黄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流域之一,但是农业用水比例却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用水结构调整是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举措之一。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大幅度降低农业用水;调整工业布局,严禁高耗水企业和高污染项目上马;采取综合措施,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
  ……
展开
目录
序言 中国水情与治理之道
第一部分 中闺的治水转型
第二部分 流域水治理
第三部分 水权和水市场
第四部分 水管理和水政策
第五部分 水利发展战略
后记:水治理与公共管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