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旅游温泉空间结构与整合开发:以云南中东部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72024
  • 作      者:
    刘云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云,汉族,工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学、区域经济及旅游规划。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近二十项,其中主持政府、企业决策咨询与旅游规划项目六项,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项。在《经济问题探索》、《华东经济管理》、《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学术探索》、《价值工程》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参与撰写专著《磅礴乌蒙·银流金沙——昭通旅游资源结构与整合开发策略》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云南财经大学管理学前沿研究丛书·旅游温泉空间结构与整合开发:以云南中东部为例》主要运用旅游地质学的方法、理论,拓展了旅游温泉的含义,首次从旅游视域提出温泉的属性与功能,注重对国内外旅游温泉类型及空间结构的总结,强调旅游温泉的地学特征和空间结构,并从管理学视角探讨其整合发展。《云南财经大学管理学前沿研究丛书·旅游温泉空间结构与整合开发:以云南中东部为例》深刻诠释了休闲旅游时代旅游温泉的功能,选取云南中东部地区为研究范围,将“空间结构”、“整合发展”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并在旅游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实现衔接,从“地质域-城市域-经济域”的角度探索云南两大城市圈旅游温泉整合开发的思路、模式及策略。《云南财经大学管理学前沿研究丛书·旅游温泉空间结构与整合开发:以云南中东部为例》对云南地热旅游地质资源产业化、塑造旅游温泉品牌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云南乃至我国温泉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了范例及研究思路。
  《云南财经大学管理学前沿研究丛书·旅游温泉空间结构与整合开发:以云南中东部为例》可供旅游地质、旅游管理、产业经济、温泉旅游管理、休闲旅游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设计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60年代国内学者就开始对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旅游地的空间组织形态及其演化模式、旅游流空间结构以及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等方面。
  (1)旅游地空间组织形态。我国学术界关于旅游地空间组织形态的研究则涉及了包括宏观层面的旅游区划、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和微观层面的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尹贻梅等,2004),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旅游区划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我国学术界对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研究起源于经典的旅游地理区划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理学家对不同区域范围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区划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从区域范围来看,有全国性旅游区划研究、地理大区的旅游区划和省级行政区的旅游区划研究。从旅游区划指标来看,有以与旅游地密切相关的某一因素为主要指标进行的区划;有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区划,主要探讨各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组合功能。例如,张林源、杨新军(1996)从生态学角度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郭来喜(1985)、杨冠雄(1985)、陈传康(1987)、保继刚(1994)等一批学者对不同尺度范围的旅游区划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还以与旅游规划密切相关的因素为主要指标进行了研究,如黄芳(1997)对中国传统民居旅游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李山对上海居民的旅游感应空间进行了研究;范晨芳(2003)对山西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区进行了研究;陈秀琼(2006)基于旅游者角度对中国旅游区划分进行了研究等。②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由于经济、交通、资源等优势集中在城市,城市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的主体。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围绕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节点、旅游区、旅游循环路线及旅游入(出)通道6大基本要素展开。一些学者,如李蕾蕾(1999)依据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为优化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模式;卞显红(2002)对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秦学(2003)、陶伟(2002)针对具体城市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的策略,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保继刚在其博士论文中探讨了深圳华侨城发展模式,首次提出了RBD概念;吴必虎首次明确提出了环城游憩带(REBAM)概念,并探讨了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还有一些学者对城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了探究。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旅游温泉
1.2.2 研究地域——云南中东部
1.3 国内外温泉旅游研究进展
1.3.1 国外温泉旅游研究进展
1.3.2 国内温泉旅游研究进展
1.4 云南旅游温泉研究及开发
1.4.1 云南温泉及旅游温泉概况
1.4.2 云南温泉旅游研究进展
1.4.3 云南旅游温泉开发状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5.2 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2章 旅游温泉与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
2.1 旅游温泉类型
2.1.1 旅游温泉地质成因分类
2.1.2 旅游温泉的温度、流量、水质分类
2.1.3 旅游温泉的规模、品质分类
2.1.4 旅游温泉的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分类
2.1.5 旅游温泉的旅游开发价值分类
2.2 旅游空间结构
2.2.1 旅游空间结构概述
2.2.2 旅游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

第3章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区域环境及开发
3.1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区域环境
3.1.1 交通位置及经济概况
3.1.2 旅游环境
3.1.3 地形地貌特征
3.1.4 气候与气象环境
3.1.5 水文环境
3.1.6 地质环境
3.2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开发概况
3.2.1 旅游温泉资源概况
3.2.2 旅游温泉的开发状况

第4章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类型与特征
4.1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类型
4.1.1 旅游温泉分类的原则
4.1.2 旅游温泉分类依据及相应分类
4.2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特征
4.2.1 旅游温泉地质特征
4.2.2 旅游温泉品质特征
4.2.3 旅游温泉旅游地质特征

第5章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空间结构
5.1 旅游温泉单元划分
5.1.1 划分原则
5.1.2 旅游温泉单元
5.1.3 旅游温泉区划
5.2 旅游温泉单元等级体制和空间结构
5.3 旅游温泉空间结构类型
5.3.1 中低温旅游温泉域
5.3.2 旅游温泉区
5.3.3 旅游温泉带
5.3.4 旅游温泉区段
5.3.5 旅游温泉群
5.4 旅游温泉空间结构特征
5.4.1 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5.4.2 空间结构特征

第6章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旅游价值评价
6.1 评价原则
6.2 评价理念与评价指标因子的选取
6.2.1 评价理念
6.2.2 评价指标因子的选取
6.3 评价方法
6.3.1 定性评价方法
6.3.2 定量评价方法
6.4 评价结果

第7章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整合开发策略
7.1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开发典型示例
7.1.1 天然温泉开发发展型——以安宁温泉为例
7.1.2 钻井采引地热水发展型——以滇池海埂段为例
7.2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整合开发策略
7.2.1 整合开发理念
7.2.2 基于旅游温泉“三域基础结构模式”的整合开发策略
7.2.3 基于旅游温泉开发模式构想的整合开发策略
7.3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环境保护策略
7.3.1 旅游温泉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
7.3.2 旅游温泉可持续开发利用策略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