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726769
  • 作      者:
    吴丽云著
  • 出 版 社 :
    旅游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吴丽云(1975-),女,山东临沭人,博士,副教授,现为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研究人员。曾获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昌平区“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主要从事区域旅游、旅游产业经济研究。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两项省部级课题;参与国家教育部项目、科技部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近十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主持并参与地方横向项目二十余项。在《人文地理》、《社会科学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旅游研究前沿书系·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以大都市区边缘区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双核边缘区廊坊市作为案例区,在系统梳理区域发展理论和旅游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研究,界定了大都市区边缘区域和现代旅游资源的概念,探讨了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战略选择、产业体系构建和空间模式,评价了廊坊市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了廊坊市旅游业发展的驱动机制,提出了廊坊市以休闲旅游为主导、以近位发展为特征、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与“旅游资源非优区”相近的概念还有“旅游资源非显优区”(殷平,2003)、“旅游阴影区”(王衍用,1993;吴军,2006;黄河,2007;于飞等,2007;乐上泓等,2008;杨春芳等,2008;胡青云等,2009)、“旅游发展非优区”(唐文跃等,2004)、“旅游非优区”(方荣辉,2008)、“旅游支撑力阴影区”(武传震,2009)等。殷平(2003)主张用“旅游资源非显优区”来取代“旅游资源非优区”,所谓旅游资源非显优区是指在现阶段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区域旅游业开发存在若干制约因素,但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制约因素得以消除,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不断释放,使该地区成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旅游区,符合上述动态过程的地区均可称为旅游资源非显优区。1993年,王衍用在研究孟子故里开发时首先提出了“旅游阴影区”理论,他指出,有一种特殊的旅游地,它们同时处于两个高级别旅游地(光环区)之间,是潜在旅游者形象识别的谷地甚至是盲区,双重形象遮蔽使得这些旅游地本身极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不为旅游者所知,旅游业停滞不前,形成了双核阴影区。吴军(2006)指出,所谓“阴影区”是指由于旅游热点景区的阻滞或屏蔽作用而形成的旅游行为减值区,多出现在旅游热点周围一定距离的空间范围内,一般为旅游温点或冷点。黄河(2007)认为,“阴影区”旅游地的产生来源于替代性的空间竞争关系,地理位置临近、存在共同市场的同类旅游地中吸引力较大的通常会占较大的市场份额。当各旅游地吸引力的大小过于悬殊时,强吸引力的旅游地就会将弱吸引力的旅游地笼罩在它的阴影之下,并使其失去市场,处于劣势地位的弱吸引力旅游地就是“阴影区”旅游地。唐文跃等(2004)用“旅游发展非优区”来指地区经济不发达、旅游资源品位不高、旅游开发的区域条件和区位条件较差、难于产生轰动效应的地区。方荣辉(2008)指出,所谓旅游非优区,是指在特定时空内,区域的资源、经济、客源、交通、文化、认识等区位条件欠佳或处于相对劣势,且旅游业发展比较落后或尚未形成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小于7%)的区域。武传震(2009)提出了“旅游支撑力阴影区”的概念,用来指称“旅游支撑力”影区结构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弱旅游支撑力的旅游地。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非显优区”、“旅游发展非优区”、“旅游非优区”等概念与“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含义更为接近,但“旅游发展非优区”更强调旅游发展落后的地区,“旅游非优区”则同时强调“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双重非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第五节 案例区典型性分析

第二章 大都市区边缘区区域发展理论
第一节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第二节 旅游发展理论

第三章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理论探讨
第一节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及传统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内涵
第二节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第三节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四节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
第五节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

第四章 廊坊市旅游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廊坊市区位条件分析
第二节 旅游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综合分析
第三节 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第四节 京津大都市的辐射及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第五节 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六节 廊坊市旅游业发展条件整体评价

第五章 廊坊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模式
第一节 廊坊市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及驱动机制分析
第二节 廊坊市旅游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第三节 廊坊市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第四节 廊坊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模式
第五节 廊坊市旅游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第六节 廊坊市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
第七节 廊坊市旅游发展模式总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