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政策
运输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用户和消费者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其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成本。若运输服务的安全性不高,则意味着运输服务的社会成本(负外部性)很高,社会将被迫为不安全的运输服务支付高昂的经济损失和无法估量的社会代价。在这一社会成本面前,即便是再高的运输效率、再完美的运输组织和服务都不免要大打折扣。目前,运输安全问题已成为发达国家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围绕提高运输安全这一战略目标,政府从法律、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推出了全面的政策保障措施。其中,建立健全灵活有力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的运输秩序和运输能力。
鉴于运输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我国运输服务领域的突出问题,应借鉴发达国家在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方面所采取的政策,针对我国运输安全领域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政策,满足社会发展对运输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应急能力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3.运输节能减排政策
运输服务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对环境产生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无论是工业还是交通运输业,其发展理念都经历了一个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转变过程,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通过采取税收、收费等经济手段以及一些强制性手段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所产生的各种负外部性,以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
交通运输作为我国资源消耗增长最快、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为此,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强化相关激励和约束机制,以运输外部成本内部化为主要手段,促使运输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发展道路。例如,通过对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私人交通等高能耗、高排放运输方式征收与资源环保相关的税收,抑制使用需求,同时,对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给予财政税收扶持,鼓励运输需求转移到这些运输方式上来。此外,对于每一种运输方式,都应进一步明确相关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其采取更新装备、节能技术开发和应用、提高运输组织和管理等各种途径来实现节能减排。
我国运输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