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聚天下: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cyber business model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37812
  • 作      者:
    朱岩,须峰编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朱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8年于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先进信息技术商业应用实验室主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互联网中心DNS-LAB专家委员会成员、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行为与网络经济、社交网络市场行为、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等。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讲授课程包括:“信息战略与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信息管理导论”等,其中“信息管理导论”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所编写的教材《企业资源规划教程》获200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称号。
  
  须峰,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曾任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海螺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SIFEC)副校长。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后期,他在“三枪”推动完成了从批发到直销的营销渠道变革。在工业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竞合中,他在“海螺”摸索形成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协同发展的模式。通过这些创新与变革,他为“三枪”和“海螺”这两个国有民族品牌注入了勃勃生机。曾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优秀)”、“上海市创建卓越品牌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渗透性和协同性都得到了增强。渗透性增强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信息对称,而协同性增强的直接结果则是降低交易成本。在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的过程中,民众的诉求超越了物质而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而使得社会商品的属性也必须不断丰富。互联网已经从简单的信息传播渠道,演变成为知识创造与交流、文化诞生与扩散、商品创新与传递的平台。这些富有意义的变化汇聚在一起,正颠覆着传统商业的经营理念。
  《网聚天下: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进化》论述了商业生态系统是如何从工业时代向网络时代转变的,并力图总结出网络时代商业生态演变的基础规律,从而有利于把握住网络时代的商业机会。
展开
精彩书摘
  “用户群内的互动程度”与网络应用的功能设计直接相关,取决于开发方的市场定位和功能取舍。腾讯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允许用户建立通讯群、群内可自由讨论发言,相比手机短信等“点到点”信息交流工具,在互动性上优势明显。
  第一象限,“用户群内的互动程度”低、“使用过程的便利程度”低,指通常情况下,位置相对固定、接人有线网络、群体互动较少的互联网应用。其典型代表有博客(blog)、个人主页等。
  博客(blog)是个人在网络上的日志,能为单个用户提供在虚拟世界里自由表达的空间,用户也可自由浏览其他博主的博文,并发表个人评论。个人主页是用户在开源式网站平台上创建的个人网络空间,其功能性和扩展性优于博客。用户也可浏览他人的主页,并发表评论。
  两者的功能定位,均属于相对独立的“互联网私人空间”,是个人的思想和社交资源等在互联网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获得其他用户关注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主动邀请对方来访,二是通过经常更新来提高被搜索引擎抓取的几率。这决定了两种应用在互动性上先天不足,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制约其提升使用价值,最终影响用户规模的增长。
  此外,两者的使用过程对移动性的支持相对不足。这种不便利性,增加了使用成本.降低了对用户的吸引力。在快节奏的信息发布和信息交流的环境中,其用户群体极易转而使用微博、微信等应用。
  尽管两者一度是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应用,但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述缺陷几乎使该象限沦为“被遗忘的角落”,至今仍在虚拟世界徘徊,没有找到从虚拟到现实的入口。
  第二象限,“用户群内的互动程度”低、“使用过程的便利程度”高,指使用便利但难以互动的网络应用。它们主要采用无线方式传送数据,用户借助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交流信息。所以,尽管它们在互动性上明显不足,但其随处可用的便利性,足以使其成为用户间沟通的重要工具。
  手机短信服务,就是该象限的典型代表。在移动运营商的支持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和网内任何其他用户进行信息交流。其“蜂窝式”的技术架构,只对大众提供“点到点”的信息服务,且每次只能完成从一个用户到另一个用户的单向信息传播。
  早期,通过手机短信只能发送文字信息,且字数有限;随着3G、4G等通讯网络的快速发展,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也能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发送。用户间一对一信息交流的丰富化,提升了顾客价值。但用户间彼此隔离的状况,依然如故。如果未来能实现横向交流的跨越,偌大的手机用户群体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火花,足以燃起创新发展的熊熊大火。
  手机短信服务,通过虚拟世界传递信息,高效完成现实世界的信息交流。虚拟世界的信息传递是途径,现实世界的信息交流是目的。从中可知,该象限的各种应用通过紧密衔接现实世界,来达到有效服务现实世界的目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不彻底的革命――当前互联网商业实践<br /><br />第一章&nbsp;信息革命<br /><br />第一节&nbsp;信息解放<br /><br />第二节&nbsp;信息解放的助推力:思维互联<br /><br />第三节&nbsp;信息开放<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二章&nbsp;开放中走向多元<br /><br />第一节&nbsp;多元化媒体<br /><br />第二节&nbsp;多元化文化<br /><br />第三节&nbsp;多元化商业<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三章&nbsp;发动了战斗却没发动战争<br /><br />第一节&nbsp;互联网近视<br /><br />第二节&nbsp;经济规律的悄然改变<br /><br />第三节&nbsp;网络时期的财富规则――网富论<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二篇:天变道亦变――涌动中的互联网商业新生态<br /><br />第四章&nbsp;“平”世界中的“不平生活”<br /><br />第一节&nbsp;新圈地运动<br /><br />第二节&nbsp;多样化的新版图<br /><br />第三节&nbsp;商品网络效应<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五章&nbsp;不断放大的个体力量<br /><br />第一节&nbsp;生产工具的大众化<br /><br />第二节&nbsp;创造力的碎片化<br /><br />第三节&nbsp;个体思维互联的价值:网络效应<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六章&nbsp;正在崛起的社区力量<br /><br />第一节&nbsp;社区力量的源泉<br /><br />第二节&nbsp;社交媒体的春天<br /><br />第三节&nbsp;社会信任的偏移<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三篇:网聚天下――新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br /><br />第七章&nbsp;“人”的回归<br /><br />第一节&nbsp;普通民众的崛起<br /><br />第二节&nbsp;普通民众的回归<br /><br />第三节&nbsp;回归的普适性<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八章&nbsp;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驱动力<br /><br />第一节&nbsp;信息互联<br /><br />第二节&nbsp;思维互联<br /><br />第三节&nbsp;商品互联<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九章&nbsp;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br /><br />第一节&nbsp;互联网商业生态进化的路径<br /><br />第二节&nbsp;多样化的互联网新商业<br /><br />第三节&nbsp;和谐共荣的互联网商业新生态<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四篇:互联网商业新生态系统的实践<br /><br />第十章&nbsp;组织的战略选择<br /><br />第一节&nbsp;消费需求的演变<br /><br />第二节&nbsp;大众消费需求<br /><br />第三节&nbsp;新型消费需求<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十一章&nbsp;虚拟人力资源<br /><br />第一节&nbsp;组织边界的模糊化<br /><br />第二节&nbsp;社区型组织的形成与实践<br /><br />第三节&nbsp;社区型组织的运营――虚拟人力资源的视角<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第十二章&nbsp;新商业生态系统的均衡<br /><br />第一节&nbsp;商业模式的整合<br /><br />第二节&nbsp;产业资源的整合<br /><br />第三节&nbsp;价值理念的回归<br /><br />本章参考文献<br /><br />后记:走向智慧互联的新时代<br /><br />后记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