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主导协同经营导论:多功能林业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theory framework and policy options of multifunctional forestr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80340
  • 作      者:
    李智勇,温亚利,王登举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主导协同经营导论:多功能林业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重点研究了多功能林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发展模式。理论框架部分 包括多功能林业的内涵特征;多功能林业的演变与发展规律;国外典型 国家多功能林业发展经验;我国历史上和建国以来多功能林业发展的成 就问题和经验教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多功能林 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多功能林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多功能林 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自 然经济社会条件和林业发展特点的差异,研究按社会需求、资源类型、 制度权属、区域特点等关键因素优化的多功能林业发展国家主导模式和 区域典型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对北京郊区的调研中发现,在接受调研的农户中,林业经济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较低,绝大部分的家庭收入并不倚重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正是由于林地面积较小,导致了林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下。较小的林地面积导致其经济收入的总量较低,往往不能满足家庭的经济需求,而经营却需要占用劳动力并进行管护和生产资料的投入。因此,大多数农户不愿意投入劳动力和资本对其经营。通常,林地都呈现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农民既不会增加生产设备投资,也不热衷对其进行良种改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和处置权,大大提高了农民对森林资源的关注程度。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农户认识到森林资源经营所能带来的潜在收益,并希望通过林权流转的方式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部分农户由于缺乏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等原因,也有较强的愿望将林地资源流转。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流转法规和操作细则,北京市的林权流转还处在一种受阻碍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尽快建立林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林权流转的交易平台,满足林业生产的效率要求。
  各区县的调研资料显示,当前无论是北京市层面,还是区县层面,都没有出台相应的林权流转规章制度:少量的林权流转都呈现出自发性、无序性的状态,一般仅依靠交易双方自己签订的合同。其他省份的经验说明,林权流转的双方往往存在较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缺乏规范的林权流转行为常常会埋下纠纷的隐患。对区县、乡镇和村3个层面干部的调研显示,管理部门认为政府应当在林权流转活动中提供交易规则、担当流转公证以及提供交易信息的支持,我们可以将这些定义为软性政策支持。此次调研还征求了干部群众对设置林权交易中心的看法。约有80%的受访干部表示应当在每个区县建设一个林权交易中心。通过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可以实现林权交易的组织化,由场外交易转变为场内交易,有利于减少林权流转中的违规行为,保护林权交易双方的利益。政府还应该提供法律咨询、价值评估等流转服务。因此,在林权流转需求逐渐增强的过程中,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农民,都对建立林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措施、交易信息、交易平台有广泛的需求。18.2.2林业产业政策需求
  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是生态建设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客观规律。在发展多功能林业的目标下,森林经济、社会、生态多效益的实现离不开林业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许多方面都需要投资,我国的林业在生态建设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在生态建设方面获取了大量的国家投资。但森林资源本身以及生态建设的长期性与资金供给的短期性矛盾的解决,需要林业自身的不断发展,需要林业产业发展来支撑。只有林业产业发展了,能提供资金积累,支持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和生态建设,林业建设才能步人“良性循环”轨道,整个林业才能健康发展。林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木材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缓解人口、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消耗的压力,支持生态建设。
  项目组在北京、福建等地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地方上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在集体林区,没有制订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
展开
目录
前言
理论篇
第1章 多功能林业理论的再认识
1.1 多功能林业的界定与内涵
1.2 主导协同经营的界定与内涵
1.3 多功能林业定位指标评价与定位指数测定
第2章 我国多功能林业的阶段特征与规律
2.1 从无到有:多功能林业从理论到实践跨越阶段
2.2 从小到大:局域林业从单功能向多功能转变阶段
2.3 从点到面:多功能林业从试点到大范围应用阶段
第3章 多功能林业协同发展机理与评价模型
3.1 协同论与多功能林业的关系
3.2 协同度评价计量主要方法
第4章 中国多功能林业的历史传承
4.1 历史上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思想
4.2 历史上森林多种效益的经营利用
4.3 借鉴与启示
第5章 中国古代森林的多重功效评价
5.1 森林的经济价值
5.2 森林的生态价值
5.3 森林的文化价值
5.4 从神秘到科学:全面发挥森林功效
第6章 从分类经营到多功能经营
6.1 为什么澳大利亚林业要从分类经营向多功能经营转变
6.2 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促进多功能林业经营思想的落实
6.3 启示与建议
第7章 从法正林经营到多目标经营
7.1 从法正林经营到多目标经营发展历程、理论与法律基础
7.2 林业多目标经营与多功能利用
7.3 林业多目标经营实践探索
7.4 启示与借鉴
第8章 利益相关者类型划分与关系识别
8.1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产生与扩展应用
8.2 多功能林业的利益相关者内涵
8.3 多功能林业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类
8.4 多功能林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组合
第9章 森林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与供给
9.1 森林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9.2 森林产品与服务的供给
第10章 林业产权制度与多功能经营
10.1 林业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10.2 国外森林产权制度与多功能经营
10.3 中国林权制度的变革
10.4 面向森林多功能经营的产权制度优化
10.5 小结
第11章 多功能林业的REDD+驱动路径与模式选择
11.1 REDD+机制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11.2 REDD+机制的设计理念与内涵
11.3 REDD+机制与多功能林业发展的关系辨析
11.4 多功能林业的REDD+驱动路径——多元化协同经营
第12章 人工林环境管理理念与策略
12.1 人工林资源现状
12.2 人工林对生态环境功能的影响
12.3 人工林环境管理策略
12.4 人工林环境管理案例
第13章 城市林业的功能评价与经营管理
13.1 城市林业的主导功能及评价
13.2 城市森林价值分类与核算
13.3 城市森林的多功能经营
第14章 多功能可持续森林经营的近自然技术体系
14.1 多功能可持续森林经营的3个基本问题
14.2 从法正林转向近自然林:德国多功能森林经营在国家、区域和经营单位层面实践的比较借鉴
14.3 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要素
14.4 结论与讨论
第15章 多功能林业的科技支撑体系
15.1 构建多功能林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基本思路
15.2 多功能林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总体框架
15.3 强化多功能林业科技支撑的优先领域

政策篇
第16章 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需求分析
16.1 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对多功能林业的需求
16.2 林区发展对多功能林业的需求
16.3 对林产品的多种需求
16.4 对森林服务的多种需求
16.5 国外多功能林业政策比较分析
第17章 中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新挑战
17.1 宏观尺度分析:区域林业功能的缺失
17.2 中观尺度分析:区域内林业多种功能配置低效
17.3 微观尺度分析:难以建立微观主体的利益驱动机制
第18章 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政策需求分析
18.1 基本林业制度需求
18.2 资源管理制度需求
18.3 资源利用制度需求
18.4 社会化服务政策需求
18.5 林业科技政策需求
第19章 中国多功能林业政策体系框架构建
19.1 多层次的多功能林业政策体系框架
19.2 多类型的多功能林业政策体系框架
19.3 多功能林业政策协调机制
第20章 宏观层次多功能林业政策构建
20.1 宏观制度
20.2 配套政策体系
20.3 宏观政策手段及调控措施
第21章 中观层次多功能林业政策构建
21.1 区域规划及功能区分政策
21.2 区域多功能资源培育政策
21.3 区域多功能产业政策构建
21.4 区域多功能林业整体协调政策
第22章 微观层次多功能林业政策构建
22.1 激励机制
22.2 经营利用政策
22.3 合作参与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