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加工贸易与中国企业生产率:企业异质性理论和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3192
  • 作      者:
    余淼杰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余淼杰,经济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China Econonuc Review编委,联合国产业发展组织(UNIDO)和亚洲发展银行项目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与发展经济学。曾两次获全国经贸学术最高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留学期间曾获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系杰出助教奖(2005年)。攻读博士期间师从国际上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家Robert C.Feenstra教授。博士论文获得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人文研究奖(Humanity Research Award)。现已在Review of Economics&Statist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一流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近四十篇,出版专著两部、教材一部、经济学随笔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与新新贸易企业异质性理论的说测不同的是,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地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对于“企业的生产率之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系列·加工贸易与中国企业生产率:企业异质性理论和实证研究》指出,这是由于中国存在大量加工贸易。加工出口企业比一般出口企业生产率低。剔除加工贸易后,出口企业生产率要高于一般贸易企业的生产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系列·加工贸易与中国企业生产率:企业异质性理论和实证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改革以来中国外贸概况和我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升级情况。第二部分是全书的核心,首先介绍了21世纪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在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上所取得的主要前沿研究成果,其次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我国的企业生产率和不断深化的自由贸易如何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出口行为,最后分析了企业生产率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部分是国际比较,通过分析中、印、东盟各制造业生产率的不同来理解三地之间的贸易模式。由于中美双边贸易是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系列·加工贸易与中国企业生产率:企业异质性理论和实证研究》也为人民币升值是否会降低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提供了实证证据。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的经济特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特区有相似之处。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出口加工区的一种。亚洲的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于1965年在中国台湾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亚洲已经有35个出口加工区。马来西亚的槟城自由贸易区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它给马来西亚的电子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有亚洲出口加工区吸引投资者的政策都是相似的。首先,零件和原材料可以无税进口且没有限额,出口品也没有相应的关税和销售税,好像这些区域“不属于”它们的国家。其次,公司所得税的优惠期通常为3-10年。再次,行政审批变得简单,限制不像其他区域那样严格。最后,这些区域往往像一个商业实体,给外国公司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供应设施。因此,亚洲的出口加工区就可以在不改变对国内市场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出口,代价是放弃可观的税收和同国内其余经济的联系。很多出口加工区开始得晚并且花费了比预期更高的成本,但是大部分都很成功。起初出口加工区吸引了服装和电子组装投资者,因为这些部门工资低而且产品容易运输。随后,一些区域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初步产业,有助于更广泛的工业化进程。这些亚洲出口加工区所具有的基本特点,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是同样具备的。
  但中国的经济特区比其他的亚洲出口加工区更特殊。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加工区设立的经济体制大体上是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的,所以中国经济特区的“游戏规则”同那些亚洲出口加工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比如说,深圳是浮动工资制和项目招标制的先锋。土地租赁的试验、资本市场都使深圳在稍后的改革中充当了创新的先锋。经济特区自治程度更高。在早期,经济特区可以保留税收、外汇等。经济特区有多重功能:它们是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窗口,先进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试验田。深圳尤其变成了一个“复合的地区”(不是单纯的出口加工),为香港提供住房、旅游等其他服务,中国内地公司也有很高的积极性在特区投资。通过在特区设立分公司,它们享受低税收和低出口成本。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改革以来中国外贸概况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之前
第二节 对外贸易改革概述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
第四节 特区与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第五节 WTO对中国的影响
第六节 中国对外产品贸易
第七节 总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升级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第二节 制造业生产率的发展
第三节 理论综述
第四节 中国产业链升级的动力
第五节 小结和政策建议

第三章 企业贸易异质性模型
第一节 Melitz(2003)的企业贸易异质性模型
第二节 Eaton-Kortum(2002)的企业异质性理论研究
第三节 Bernard-Redding-Schott(2007)的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模型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企业异质性实证研究
第一节 异质性厂商国际贸易雏形
第二节 出口的深度边际与广度边际
第三节 企业内部多产品出口
第四节 其他主要研究方向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我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第三节 计量经济方法
第四节 实证结果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描述
第三节 估计出口的生产率效应
第四节 出口前研发对出口的生产率效应的影响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与进一步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
第三节 加工贸易企业的典型事实
第四节 加工贸易企业低生产率的可能解释
第五节 小结
……

第八章 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
第九章 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
第十章 中印外贸比较
第十一章 生产率、要素禀赋和贸易模式——基于中、印、东盟地区的实证分析
第十二章 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关系研究
第十三章 中国企业层面的加工贸易——趋势、特征和生产率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