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3 农户兼业研究
农户兼业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高强,1999b;杨学成、赵瑞莹,1998),其存在具有必然性,对农村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负面影响。农户兼业的直接动因是由于农业过剩人口的产生及农业相对地位的下降。农民收入的低下是农户兼业的主要决定因素,农业内部的推力和拉力促进了农户兼业。农业的兼业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胡浩、王图展,2003)。兼业行为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而工商业的扩张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造成从农业到非农业的劳动力流动。土地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是农业兼业产生的制度前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的经营权回到农户家庭,农户可根据土地有限、人口较多的情况,进行家庭内部分工,以提高家庭产出,而户籍管理中对农民流动控制的松动则为农户兼业提供了前提。农户兼业与农业的自然特点有关,农业劳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闲务工成为一些农户典型的兼业模式(张晓明,1999)。农户兼业的成因是我国独特的农业化道路、农民就业不充分、农民反风险、现有土地制度制约、农民恋土情结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合理性(韦革,1998)。农户兼业化是农户分享工业化、现代化成果的过程,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农户参与整个经济的过程(高强,1999c)。农户兼业增加了农户的家庭收入,改善了农户家庭生活水平,使一些素质较高、经营有道的农户走上了致富道路。兼业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缓和了就业矛盾(张晓明,1999)。在相当长时期内,须充分发挥农户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市场,提高其经营的市场化程度(龙明芳、黎昌贵、黄秋萍,2003)。
农户经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微观经济组织,我国有2亿多农户,他们是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和使用者,其经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农户经营的求稳性、短期化、粗放经营、投资乏力已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应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力度、提高农民经营素质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何蒲明、魏君英,2003)。农户经营行为非理性的根源在于农户经营的环境,而不在于农户本身,因而必须优化农户经营的外部环境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陈其霆,2001)。农户经营行为具有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并存的特点。非理性行为阻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校正调整。为此,可从提高农户经营素质,增加农业资金和科技投入,完善市场体系,落实农村各项基本政策,确保农户利益,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谭志惠,2000)。
2.1.2.3 农户兼业研究
农户兼业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高强,1999b;杨学成、赵瑞莹,1998),其存在具有必然性,对农村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负面影响。农户兼业的直接动因是由于农业过剩人口的产生及农业相对地位的下降。农民收入的低下是农户兼业的主要决定因素,农业内部的推力和拉力促进了农户兼业。农业的兼业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胡浩、王图展,2003)。兼业行为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而工商业的扩张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造成从农业到非农业的劳动力流动。土地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是农业兼业产生的制度前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的经营权回到农户家庭,农户可根据土地有限、人口较多的情况,进行家庭内部分工,以提高家庭产出,而户籍管理中对农民流动控制的松动则为农户兼业提供了前提。农户兼业与农业的自然特点有关,农业劳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闲务工成为一些农户典型的兼业模式(张晓明,1999)。农户兼业的成因是我国独特的农业化道路、农民就业不充分、农民反风险、现有土地制度制约、农民恋土情结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合理性(韦革,1998)。农户兼业化是农户分享工业化、现代化成果的过程,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农户参与整个经济的过程(高强,1999c)。农户兼业增加了农户的家庭收入,改善了农户家庭生活水平,使一些素质较高、经营有道的农户走上了致富道路。兼业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缓和了就业矛盾(张晓明,1999)。
……
展开